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 > 第100章 大汉后世谈(十五)

第100章 大汉后世谈(十五)

“——反之,若是朝廷严加惩处,斩草除根,断绝一切革新之路,虽能永绝后患,却未免会大大伤触边地将士的心意;长此以往兵戈倾颓,中原与北疆的战力必将倒转,届时胡马南下,恐有不可说的屈辱。"

为了顾虑爱子的心境,皇帝特意含糊其辞,没有交代如宋徽宗宋钦宗及宋末帝等人的待遇,而仅以“不可说”一言代之。

皇太子怔怔望着圣上,只觉气氛凝素而又郑重,竟连开口出声,都要莫大的胆气。他沉默片刻,低声道:

"非得——非得选么?"

"不错,一定得选。”皇帝淡淡道:“据儿,拖延不做决定,比做错了决定更可怕。"

眼见爱子神色怔忪,似乎也是自觉逼迫过甚,皇帝稍一思索,终究也是缓和了语气:

"不过,所谓祸兮福之所伏,你所做的决定固然都有其弊端,但在弊端之外,却也不是没有利益用上天的话说,这应该叫什么‘辩证’来着。"

光球微微闪烁,似乎想驳斥这关于“辩证”的胡说八道,但终究没有开口。倒是太子一头雾水,懵逼得不能理解:

"能有什么‘利益’……"

亡国还能有好处了?

“所谓利益,也是相对而言。”皇帝一字字开口,俨然是推敲再三,胸有成竹,早已思索停当:“譬如所谓‘亡于异族之手’的选择,固然结局是屈辱难言,但在稳定与持续,乃至整个国祚国运上,却委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列代宋帝虚外实内,也不是没有自己的考虑。"

/>只能说天子就是天子,眼光老辣刻毒而无可比拟,虽然只能从天幕中窥探出后世历史的一鳞半

爪,依然精准猜中了宋史种种华丽词藻伪饰下的真正用心——什么赵宋“祖宗家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归根到底,不过是绞尽脑汁苟延残喘,以各种阴毒手段勉强延长那点可悲的国祚而已!

说白了,赵宋之流那点见不得光的心思其实很好揣测。所谓有亡国有亡天下,如果内部正常的改朝换代,那么不过亡一家一姓之国罢了,只要新朝的道德治理水平过得去,中原百姓大抵是没什么心思抵抗的——即使以儒家那苛刻之至的“忠君”价值观,也不过是受旧朝重用的臣工士大夫需要殉一殉节,其他人敷衍着差不多也就得了;大家为前朝号两声收拾收拾心情,之后该怎么过就怎么过。史书中所说之“传檄而定”、“望风景从”,基本如此。

毕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可一旦异族入侵神州陆沉,那便是天塌地陷纲纪堕地的“亡天下”了,值此四海鼎沸蛮夷率兽食人之时,那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那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一姓一族的尊荣富贵,而真正是神州亿兆众生生死存亡的要害所系,尔时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即使被迫着以血肉尸骸铸成最后的长城,亦要抵抗到底,在所不惜。

这条规律判然分明,毫无走展可言。而细观赵宋的祖制,则无疑是阴毒的利用了这条规律——既然内部改朝换代如此容易,而外部入侵将遭遇坚决抵抗,那便“虚外而实内”,竭力打压内部一切动荡的可能,即使为此丧失应对外敌的能力,也绝不停止。横竖中原百姓已经被赵宋绑在了船上,届时外敌入侵,他们也不得不拼死为宋室抗争。

以后世历史的种种进展判断,这条思路虽然阴损恶心,但确实也相当有效——要知道,宋徽宗道君皇帝秉政之时,那是上昏下贪沆瀣一气,施政之庸暗残虐有宋以来前所未见,短短数十年里花石纲花鸟纲丰亨豫大无休无止,穷竭民力刮地三尺,天下百姓如堕水火地狱之中,那是真的盗贼蜂起有了亡国之相——如方腊、宋江、杨幺等等风起云涌,与赵宋不共戴天,要走“与汝偕亡”的路了。若以常识判断,任由徽钦二帝彼此折腾,恐怕带宋也只有几十年的气数了。

而挽救了宋室的是谁呢?恰恰是南下的女真人!

br/>征和年间贼寇四起,各色起义此起彼伏,但等金人纵马南下,义军却忽而一转攻势,开始全力支持朝廷,不惜以性命勤王护国——当然,这倒不是起义军们多么热爱赵宋,而是有金人两相对比,华夏百姓才骇然发现了最恐怖的事实:在道君皇帝治下固然已经如堕地狱,可在金人手上,那地狱居然都是有十八层的……

道君皇帝已经够拟人了,怎么还有人的道德观能够突破他的下限呢?那他妈是哺乳动物该有的道德水准吗?!

退而论之,如果道君皇帝时换一个有点担当的中原本土势力攻下汴京,那恐怕大宋的黄花菜早就凉了...

以此来看,带宋这点国运可以说基本是靠着外敌入侵顶起来的。有女真人在对面做比较,百姓造反的欲望不能不大大下降。如此忍耐求全,才有了南北两宋合计三百一十九年的离谱寿算——须知,以两汉那上承天命,由高帝高后及文景武昭宣,乃至光武、明、章等明君一窝一窝出的手气,纵使全力安抚平定,也不过才两代四百年天下而已,赵宋何德何能,享国能如此之长久?

以这个角度判断,这阴毒的策略其实还蛮可靠的……如果不考虑副作用的话。

皇太子生而敏锐,为皇帝这三言两语点拨以后,隐约若有所悟,但长久思索以后,还是低声开

"……那么,另一个选择呢?"

“另一个选择,无非就是亡在自己人手上而已。”皇帝平静开口,但稍稍念及天书所说之“王

莽”,依旧嘴角微??抽搐——以天书的说法,至少西汉朝是真没有亡国的道理,王莽能借机上位,多半纯属巧合而已;但巧合亦能亡国,足可见制度巨大的纰漏:“当然,自己人造反是更难防范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所谓二王三恪,上古之制;真有亡国的那一天,大概处境也不会太糟。"

是的,虽然天命轮转,归于有德,四海无不亡之国;但华夏自古讲的就是个存亡绝续、传承不断,只要是正统出身的中原王朝,都会为前代皇室保持足够的尊重,乃至高官厚禄,荣养终身,以此表示对华夏数千年连续不断之法统的绝对尊崇。以而今论之,且不说皇帝为周朝后裔姬嘉所封之周子南候,即使汉室乃反秦出身,高祖不也为秦始皇帝派遣了看守陵墓、日常祭祀的陵户么?

当然,嬴姓后裔是被胡亥与项羽联手给霍霍干净了

,纵使想优待也无从待起……

寻常帝室尚且有这一份体面,更不必说在民族文明中地位非同寻常的大汉——以历史而论,无伦东汉之“山阳公”,抑或季汉之“安乐公”,都算是传国长久,富贵寿考,在亡国之君中也是难得的尊荣。曹魏及司马晋两代奉养,所谓“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的待遇,还真不是虚妄。

毕竟说到底,只要自认是“汉人”的法统,那就总不能对刘氏过于苛刻。就是开国之主不讲究,那后世子孙也不要脸了吗?

相反,如果入侵中原的是什么根本不在乎华夏文化的纯粹蛮夷,那么刘氏的地位才真正是岌岌可危,所面临的侮辱恐怕难以想象。

年幼的太子瞪大了眼睛,一时愕愕难言。而皇帝平静叙述完毕,却仰头瞻望上空,神色泰然:"不知上天明镜高悬,觉得朕的这一点拙见,是否合理呢?"

光幕微微闪烁,终究没有开口。

“那么便是默许了。”皇帝微微一笑,而后俯首注视爱子:“仔细想一想吧,但不要太过于耽搁时间了。毕竟天下大事,做决断总要及时才好,皇太子。"

不称呼据儿而称呼皇太子,那真正是郑重嘱托,严肃沉静之至了。皇太子愕然呆愣片刻,终于缓缓俯下身去:

"……臣遵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