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第 287 章 第二步:叛乱定

第 287 章 第二步:叛乱定

第287章

光宅元年,四月底的大朝会上。

姜沃站在丹陛之下,看她家陛下钓了一个多时辰的鱼——

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当看到‘义正言辞’站出来请天后归政的韩王李元嘉没有被天后责罚;又看到数个朝臣站出来附议,也没有如过去般被天后斥回,甚至天后脸上,还出现了若有所思的‘动摇之色’。

内心活泛起来的朝臣就更多了。

要不,也站出来附和一下?

这样以后新帝登基,也能念我们的好。

而在丹陛下看着天后的姜沃,不由就想起了大型猫科动物:看似装作若无其事的小憩,亦或是散漫优雅地慢走,其实都是在迷惑猎物,随时准备一击必中。

是令人惊叹而着迷的,集灵活、力量、速度与一身的最优秀猎手。

姜沃想起前世在病床之上,她能刷猫科动物记录片刷一整天的时光。

现在要吸猫自然没有那么方便了,还好有陛下可以看。

*

而对天后来说,她一向是精力充沛过人,大脑是可以多线并行运算的。因此钓鱼的同时,她还在考虑此次平叛的官员安排,对女官入三省六部的安排。

甚至在这几件大事之余,还能分出些精神来,观察自家宰相——

嗯,看神情就知道,又走神了。

且不知道走神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儿,这么严肃的商议平叛乱的大朝会上,她看起来似乎要笑了。

天后无奈。

待这一场大朝会结束前,天后起身,做出了最后的裁决。

“越王李贞,琅琊王李冲,自绝于国,岂可不平!”

当即诏令安西大都护李文成,册中军大总管,率兵十万讨越王李贞;王孝杰、郭元振为左右大总管,率兵三万讨博州琅琊王李冲叛乱。

说来,之所以两路大军的人数差距这么大,倒不是天后不信文成的实力,而是因为一个最新的情报——

越王李贞号称已经破魏、相两州,得兵二十万![1]

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且天后正好也想检验下大军的服从性,于是大手笔直接派兵十万。

说来,在定下两路大军的将领后,天后还下了个令许多朝臣有些意外的旨意:令镇国安定公主为诸军节度。

诸军节度乃战时特设的暂时性官位。一般会让一位尚书(多为户部尚书)来做,其职颇重:即两军调度、行军路线、军需、粮饷等事都要先汇于安定公主处,庶务她即可定夺,若是大事再由宰相和三省六部共议。

不过,朝臣们对安定公主的任命再意外,也意外不过韩王等人——

见天后雷厉风行,定下大军平叛之事不说,更是连将领都选好了的,方才站出来,请‘天后无需派兵只需还政’的宗亲朝臣们愣了:那我们过去一个时辰,苦口婆心说的难道是废话?

王神玉在旁看的都替他们脖子疼:你们说的

怎么是废话呢?你们说的全是呈堂证供啊。

**

四月末,大军出征前夕——

“姜相,这檄文写的不行。”

姜沃看着眼前说这话的人:骆宾王。

怎么说呢,他倒是很有资格说这个话。

只见骆宾王站在她面前认真道:“姜相,虽说只要参加过贡举的人,都会写战前檄文、战后露布与诫谕。但写成的文,自有优劣之分。”

没错,会写檄文的人很多。

因自汉以来檄文成风,凡有战事必先有檄文声讨敌方,所以大唐的贡举不但要考学子们写‘章、表、箴、赋、颂’等朝堂常用公文,还要会写‘檄书、露布、诫谕’等战时公文。[2]

檄文乃战前震慑、讨敌之文,而露布则是战后克敌、歌颂战绩之文。

会写战文,算是公务员必备技能。

而无论战事大小,主将都会专门安排参军幕僚写文。

此时骆宾王就是来主动请缨的:“姜相,既然此番陛下是令李大都护率大军平叛,那还是让我去做参军吧——毕竟上一回李大都护征吐蕃,就是我写的檄文和露布。这也是我的老本行啊。”

姜沃看向骆宾王缓缓点头:是啊,怎么不算你的老本行呢。

之后还是应了:“好。”

骆宾王见姜相首肯,立刻欢喜告退,这就准备回去写起来。

不过,说起檄文,告退前的骆宾王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想了想还是回禀:“姜相,前些日子李敬业给我寄了封信。”

姜沃闻声抬头:“单独给你寄信?我记得,当年你们在国子监还有几分过节。”

说是几分过节都浅了,当年在国子监中,李敬业这种顶尖官三代跟出身贫寒的骆宾王,曾经有段时间掐的像周王李显的两只斗鸡。

骆宾王一脸‘对吧我也这么觉得’的神情,对姜沃道:“他说自己是要去东海之上剿倭国海匪。写信给我,是听说我檄文写的不错,之前给李大都护写的吐蕃檄文他见过。”

“觉得我配给他也写一份剿海匪檄文。”

没错,李敬业在答应吴英扫平东海海匪后,还像模像样准备给自己弄篇檄文。只是辽东的文臣少,他看了幕僚送上来的几篇,均觉得不满意。

这时候他想起了从报纸上看到的,当年国子监同学骆宾王的檄文。

李敬业勉强认可:虽说那人不怎么样,但檄文写的确实还不错,很有气势,要不给他个机会为我扫平东海写一篇檄文吧。

而骆宾王接到李敬业这封信的就无语了:你多大脸呢?你要我就给你写啊?你知道我从前都是写什么战场级别的檄文吗?

因此,这会子骆宾王就对姜沃道:“姜相,此事并无朝廷之令,我就没给李副都护写。”

他直接无视了李敬业。

不过骆宾王想想李敬业到底是英国公之孙,姜相又多年照拂英国公府,所以今日就打个补丁,免得将来李敬业在姜相跟前告

他的状。

而骆宾王说完后(),就见姜相沉默片刻⒉()⒉[()]『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之后才似笑非笑摇摇头:“我知道了。你不用理他。”

骆宾王行礼而去。

说来,骆宾王本就以文采著称,从前也曾跟随过文成写檄文。因而此番依旧由他来做参军,长安城中没有一个人意外。

唯有姜沃,在看到骆宾王写的‘平越王、琅琊王叛乱檄文’,真正刊登在报纸上将传于天下后,颇为感慨。

这真是不一样的一世了。

**

光宅元年。

五月中,中路大总管李文成,平定越王李贞的捷报传回长安。

随即,琅琊王兵败的消息也传回。

此时,距离三路大军离开长安,不足一月——也就是说,减掉路上的时间,只用了几天就平定了叛乱!

长安城中朝堂大震。

怎么可能!

其实绝大多数人,哪怕是宗亲,见到天后当真开始调兵遣将,也觉得两王叛乱能成,不,别说能成了,能坚持一年半载不被剿灭的可能性都比较小。

但他们没想到,两王败的这么快,这么摧枯拉朽!

直到两王叛乱兵败的详细全过程传入长安后,朝堂再次被两王震惊了。

不过……

得知两王战败的细节后,最破防的人还不是宗亲,其实是李淳风和宰相辛茂将!

没错,最破防的,正是这两个看起来与叛乱毫无关联的人。

先来说李淳风——

姜沃很久没见过自己仙风道骨的师父发这么大的脾气了。

她都怕大夏天的,师父气晕过去,连忙上前递上一杯消火的凉茶苦劝道:“师父,别气了。”

然而李淳风气恼的连杯子都砸了:“越王、琅琊王!真是丢尽了太宗的脸!”

姜沃:……也是,到底事关太宗颜面,师父破防也是难免的。

这事儿还要从越王李贞的身份说起:越王李贞,太宗皇帝第八子,也就是高宗皇帝序齿上一位的哥哥。他的儿子琅琊王,自然也是正儿八经太宗的孙子。

有这样的身份,岂能不用?

故而越王谋反之时,还找人给他写软文来着,说他‘肖似父皇太宗文皇帝,英武善战,必能匡扶社稷’。

结果……

且说,越王李贞号称二十万人马,朝廷当然是不信的,这种号称肯定都是有水分的。

哪怕他打着太宗的旗号起兵匡扶李唐,估计能聚拢个几万人也就不错了。

但是,他们还是高估了越王李贞的能力。

直到文成到了前线,才发现,李贞号称的大军二十万,其实是……七千人。

消息传回来,文武百官都沉默了。

姜沃甚至想起了那个有点阴间的笑话:

月薪不足十万。

那是多少?

三千。

七千对十万,别说对面是带着最先进火药和

() 精兵的李文成了。

就算对面只是个寻常将领,如此大的兵马差距,李贞想要赢,都得找个神棍跳大神,让亲爹二凤皇帝附身才行。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越王李贞,在面对朝廷大军时,甚至都没有敢于一战,直接‘大惧,闭门自守,并饮药自尽’。

其余手下自然兵溃如山倒。

率大军奔赴前线,准备大战一场的李文成:……

而在得知李贞自尽后,李文成越发遗憾。

需知她是想抓叛军回京城献俘的。

毕竟她之前与吐蕃的一战,最后以吐蕃求和告终,而芒松芒赞当时还有用,得放他回去。故而那一战,文成并没有献俘长安。本来她这次是想把越王李贞抓回去的(且到底是宗亲,她也不好阵前自行诛杀)。

结果李贞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当机立断就送走了自己。

文成遗憾之余,忽然想起了英国公李勣:我不会重蹈大将军的覆辙,这辈子也抓不到重要俘虏吧。

文成摇摇头,把这个晦气的想法赶出了脑子。

*

越王李贞处的战事,就已经够令人无语的了。

然而琅琊王李冲,比起自己的父亲,也不逞多让——

他在当地自然也是打着太宗和高宗的旗号,聚拢了数千人,起初还攻陷了几个县城。

而吴英就是这时候上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