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44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0

第 44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0

【清朝,是华夏古代才女最为重要的发展阶段。】

【从汉朝到明朝有361位才女,而清朝就有3650多位才女。其中98%的才女是在诗词创作上面,还有剩下的少数是在科技上面】

【比如医学,比如天文,比如物理学教育学等】

【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不是说了清朝又是缠足又是打旱魃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女科学家?清朝什么时候这么开放了?】

刘彻不高兴了:“不是说大汉民风开放,女子地位也颇高,怎么总数加起来都没有清朝一朝人数多?”

司马相如欲言又止,被刘彻看出来了。

“要说什么,说。”

“陛下,天幕说得才女,应该是有作品传世。”司马相如努力委婉暗示,“比如诗词,又或者著作,又或者是医术之类……”

而大汉,别说女子擅长诗词,纸张还没普及,民间识字率还不高。

刘彻顿时想起还没研究出来的纸张,冷哼一声:“等纸造出来,书本也印出来,大汉的才女一定上马能打匈奴,下马能打明清!”

司马相如差点听得眼前一晕。

陛下可真是不贪心啊!

他难以想象,什么样的女子才能既满足陛下打匈奴的愿望,又满足陛下要赢过明清的攀比心。

刘彻却突然看向司马相如,想起了他的妻子:“听说你夫人卓文君颇有才名……”

司马相如:!!!

不是陛下,文君不会打匈奴啊!

.

李世民也不服:“朕的公主们擅长书法的,擅长诗词的,擅长舞蹈音乐的,各有所长,怎么就不是才女了?怎么大唐还没有清朝才女多?”

魏征提出新看法:“陛下,天幕之前说过,史书对女子的姓名事迹少有记载,会不会后世根本不了解大唐的公主和才女?”

而清朝是离后世最近的一个朝代,记录最多,可能传世也更多。

李世民顿时沉默了。

本来没觉得史书不记载女子有什么不对,历来不都是这样吗?

但现在突然觉得不好了,竟然被后世一个外来的少数民族政权比了下去,盛世大唐,人才济济,才女也是济济!

“史官……”李世民正要吩咐史官开始记载大唐有才女性的历史,长孙皇后突然插嘴道:“陛下,妾乃国母,乃天下女子的母亲,统领女子记录女子这事,不如让臣妾与众位公主们来?”

李世民看向长孙皇后。

论才华,长孙皇后完全不差。

历史上,长孙皇后也是著书写过《女则》,写古今妇人得失事来劝导宫中后妃女眷等。

但是写史,与写规劝女德的书籍意义完全不同。

提出这个要求时,长孙皇后的心中也是忐忑的,这算不算后宫干政?

尤其是当着众多朝臣,并不是在后宫私底下吹枕头风。

是长孙皇后不想私底下吹枕头风,就想堂堂正正地提出来。

就像此刻,坦坦荡荡看着李世民的眼睛,迎接李世民眼里的怀疑、犹豫、质疑,与一闪而过的担忧。

房玄龄突然上前:“陛下,臣以为此事可行。皇后乃国母,为天下女子楷模,汇总天下才女,让才女也能为陛下效力,为大唐歌功颂才。”

长孙无忌原本在李世民的沉默审视妹妹的时候心都提了起来,看到房玄龄开了这个头,故意说反话:“这本是史官的事,哪里需要皇后操心,皇后要管理宫中后妃之事,还是让史官去做。”

史官紧闭嘴巴,在这种时候完全不敢开口,闻言唯唯诺诺:“臣听凭陛下差遣。”

李世民自己笑了起来,笑着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天幕还说我大唐没有才女,依朕看,皇后不就是才女。”

借着又看向长孙无忌调侃:

“这事皇后怎么不行,辅机你这是不相信你妹妹。”

听到李世民的语气,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这才同时真正的松了口气。

李世民答不答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没有生气,没有因为此事责备长孙皇后后宫干政才好。

李世民自己想通了,就开始雷厉风行的一番吩咐下去:“皇后长孙氏负责汇总天下才女,史官辅助记录。”说完想起自己的姐妹平阳昭公主,“首先,把平阳昭公主的名字,事迹,都记录上去。让后世看看,我大唐的才女文武双全。”

长孙皇后郑重站起身,如同朝臣一样拜下领命:“妾长孙氏,领旨。”

从今往后,她将会成为真正的一国之母,为一国女子请命,护一国女子的公平清白。

李世民没有避让,也没有拒绝,看着长孙皇后行礼,脑海里突然想起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那一日。

那一日,原本他想安排妻子出去避难,但是妻子拒绝了。

妻子把家中的其他女眷孩子安排妥当,自己陪着他,一起迎接玄武门之变,一起等待着这重要一刻后是生是死的转变。

最终,他赢了。

现在看向长孙皇后主动承担对天下女子的责任,李世民在心里再次补充:没错,还是他赢了。

他从没选错过,没选错玄武门之变,也没选错妻子!

【首先,清初康乾盛世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处于清朝的巅峰时期,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当时世家女子得到了相应的受教育机会。】

玄烨完全不认为自己的统治有问题,听到这话颇为自得:“朕政治开明,倡导科学,女科学家多很正常,连朕和皇室子弟也学习外语,学习天文地理。”

玄烨看向自己硕果累累的儿子们,也很骄傲。

他的儿子们,又会外语,又懂科学,还有跟洋人学经商学地理科学,比前朝的奇葩藩王们优秀多了。

【比如清初女科学家,多分布在江苏和浙江,且涉及的科学领域比较多。】

【清代天文学也有7位女科学家,主要是在

清初到乾隆时期,这主要是由于17、18世纪,天文学在清朝风靡一时,上至皇室贵族,下到百姓,知识阶层都已能言论天文历法为荣,也让女性有了进入天文领域研究的机会。】

【比如著名的女天文学家王贞仪,就出生于乾隆年间。】

乾隆年间,正在家中书房写作的王贞仪突然听到自己名字,猛地抬头,透过窗户看向天幕。

她的母亲原本也在院中一边听天幕一边记录,闻言惊喜地看向王贞仪:“天幕是不是在说你?”

王贞仪联系朝代一想,自信一笑:“没错,定然是女儿我。”

天幕没有让她失望,开始正式介绍她。

【王贞仪是一位全才科学家,数学,天文都精通,而且善于诗词,射箭和武术,是真正的文武全才。】

王贞仪从小被开明的祖父教导天文,对科学十分感兴趣。

还小的时候,王贞仪就在夜晚时候,坐在院子里观察天象,观察星星的变化及月蚀同望的关系。

夜观星象,日观云雨,王贞仪对天星气象颇为了解后,可以据此推断晴雨丰歉,并且长长得到验证。

常年观月观日后,王贞仪对月食有了与传统的“天狗食月”不同的看法。

她用厅堂的挂灯拟作太阳,用桌子拟作地球,用屏镜拟作月亮,通过移动和调整三个物体的不同位置和距离,来作简单的天文小实验,并且通过这样通俗易懂的实验,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在后来理论成熟后,著作了《月食解》;

在康乾时期,西方的天文学在大清颇为流行,哥白尼的日心说也传入大清,但是颇有争议。

王贞仪却是颇为大胆地支持日心说,用自己独有的简单小实验论证了“地圆学说”,并且著作《地圆论》。

清初康熙年间,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名气颇盛,被称为“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

王贞仪对梅文鼎的数学理论非常感兴趣,把梅文鼎的深奥著作分解成五卷本的《简单计算原理》;因为受到西方数学学术流入大清的影响,解释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及关于重力的论文用来描述“万有引力”定律,还在学习了勾股三角问题后,在《勾股三角解》中反复解释了勾股弦的缘起和三者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如果说这些都是科学的范围,她可以一通百通,但是在科学以外,王贞仪还是个“跨界强者”。

王贞仪家中有医道传家,她自由学习,承受家学后,懂医理,且能切脉治方。

她提出了察脉、视人、因时、论方、相地的医道五诀,并提出了“升者降焉,陷者升焉,虚热者凉补焉,大热者寒化焉,风者散焉,燥者润焉,蓄者破焉,滑者涩焉”等辩证疗法。

她擅诗词,工绘画。在《题女中丈夫图》一诗中,抒发了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的情怀,希望妇女都有“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

她还擅骑射,向蒙古阿将军的夫人学骑射,“跨马横刀,

往来如飞”,练就了“发必中的”的高超本领。

她思想超前,不甘心于男尊女卑封建观念的束缚,认为男女“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

王贞仪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诗词文赋《德风亭初集》、《德风亭二集》等,还有科学著作《星象图释》、《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证论》、《西洋筹算》等等。

她的著作从数学、天文到诗词都有涉猎,十分博学且辛勤产出。

可惜的是,在王贞仪去世后,尽管她委托丈夫把自己的著作手稿转给好友帮忙保存,几番辗转,最终大部分遗失,仅剩《德风亭初集》13卷后来由蒋国榜收刻于《金陵丛书》。

但是王贞仪的光辉依然没有被时代泯没,她的事迹甚至传出国门,传出了地球。

世界最权威的科学学术期刊《自然》称之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200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以此纪念她做出的贡献和积极乐观的不屈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金星在西方的语言里,古希腊人称呼它是“阿芙洛狄忒”,古罗马人称呼它为“维纳斯”,名字不同,但都是“爱与美的女神”的名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特意在金星上用王贞仪的名字命名陨石坑,就是对她最高赞美。】

王夫人听到天幕夸自己女儿,比夸自己还要开心:“没错,我女儿就是这么聪明,什么都喜欢学,什么都能学会!”

那些嘲讽她家女儿嫁不出去的,都是些没眼界的!

王贞仪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还年轻,虽然在老古董眼里有些锋芒毕露,叛逆不羁,但是在家人面前还是青涩腼腆的。

听多了各种挑剔怀疑,突然这样一通夸,反而把她夸得很不好意思了。

等听到最后,说给她命名金星陨石坑,王贞仪一愣:金星,不是太白吗?

王夫人也激动了:“女儿啊,你变成太白金星了!”

金星,在华夏的民间称它为“太白”或“太白金星”。

在华夏古代神话中,“太白金星”是一位天神。

听到用王贞仪的名字命名金星上的陨石坑,可不就像是给金星打上了“王贞仪”的记号。

王贞仪纠正:“娘,不是太白金星,只是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

王夫人完全不在意,大手一挥,兴奋地出门:“都一样,都一样!你家那些姑姑嫂嫂邻居婶婶什么的,耳朵不好,我怕她们没听清楚,我去给她们介绍介绍!”

王贞仪哭笑不得。

母亲平日也是读书写诗的文人才女,在女儿的事情上,跟寻常母亲一样,说了女儿不好,能记仇好久。

【江苏在现在被戏称“散装江苏”,每个地方都很富足发达。在清朝时期,同样已经是经济文化中心。】

【江苏省在清朝共有14位女科学家,学科跨及6种领域,还出现了女科学家跨学科研究。】

整个清代出

了状元114名,

出自江苏的就有49人。

江苏省的女科学家,

清初和康熙年间,各有8人和6人。之后出现下滑,到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又出现较大回升,特别是清光绪年间,有记载的女科学家就多达9。

江苏省中的14位女科学家,除了纺织学的3人来自普通劳动妇女,其他人都是来自世家。

【在女子教育受到限制的古代,才女的诞生要么是与丈夫夫唱妇随受到影响,要么是原生家庭环境开明,从小培养教育女儿】

【清初的蕊珠,丈夫是民族地理学家陈鼎,蕊珠受到丈夫的耳濡目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约瑟博士称赞她为“驰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丈夫研究地理,妻子研究数学与天文,天文地理,怎么不算夫唱妇随,共同青史留名呢?】

鲁班握住妻子云氏的手,相视一笑:他们都擅长木匠手艺,鲁班有鲁班术在当世闻名,以后也不会差;云氏有“伞”传世,还是一段为爱发明的温情故事,怎么不算夫唱妇随,共同青史留名?

葛洪与妻子鲍潜光对视一眼,手里各自执笔,正在写着各自的著作。

葛洪在写《肘后备急方》,里面包含的除了他自己的炼丹心得、行医急救过程,还有妻子鲍潜光的艾灸之术。

葛洪本人不擅长艾灸,后世猜测这本书包含了夫妻二人共同的心血,这怎么不算共同青史留名?

【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不再拘泥于女子无才,开始认真培养女儿。】

康熙年间的王锡惠是明清之际著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妹妹,是哥哥从小教导妹妹。

乾隆年间的王贞仪是清代学者王锡琛的女儿,其祖父王者辅曾任海丰县令、宣化太守、吉林知府,在家中专门为女儿们设立私塾,并且亲自给王贞仪讲解天文和历算知识;

同治年间的劳綝是数学家劳乃宣的女儿,劳乃宣对华夏古代筹算研究在清朝中绝无仅有,劳綝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数学,成绩同样优秀;

光绪年间的数学家江熹,父亲江衡就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和翻译家;

这些女子的共同点除了家庭环境的开明,还都处于社会的上层阶级,在物质与经济上不匮乏,能从容地在家庭的支持下接受教育,研究自己喜欢研究的知识。

在同一时代的底层,依然有女子为生计发愁,为陈规陋习束缚的无法出门无法自由。

但也有劳动女子,因为能有经济条件自立之后,即使没有接受过教育,也能诞生出劳动的智慧。

【除了上层阶级,还有普通的劳动妇女,从劳动中因为经验和智慧,诞生了新的灵感,创造出了新的纺织技术,制造出重要的经济价值。】

【《松江府志续》记载当时的士大夫赞扬,江苏纺织业所获之利“功归女子”。】

明末清初,江苏松江的丁娘子,制织“丁娘子布”“飞花布”闻名;

康熙年间,江苏南京妇女纺织出“紫花布”远销海外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后来河北冀州的冀州妇女也研究出“紫花布”(),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殷氏仿“高丽布”织法,生产出了“高丽布”。

一名面容朴素的妇女拿着自己纺织的布匹,去常买卖的布料店中交易时,看到了客人来买卖的高档布料高丽布,听到高丽布的价格,惊得好半天合不拢下巴。

等客人离开,妇人殷氏忍不住跟布料老板提出要看看,老板还舍不得,让她轻一点,说很珍贵,有价无市,他这一匹也是好不容易才进到货的云云。

殷氏更好奇了。

“这高丽布卖的这么昂贵,我倒要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她小心翼翼展开昂贵的高丽布,一寸一寸地细致看,看得眼睛都差点贴上去,终于看了个明白。

“也不过是换了种织法嘛,我还以为有多不一样。”

老板知道这位殷氏纺织记忆高超,忍不住有了别的念头:“殷姑娘你看得懂?”

殷氏不以为然瞥了一眼昂贵的高丽布:“看得懂。”

“那你可会织?”

“这么简单,谁不会。”看到老板怀疑的眼神,殷氏好胜心起,“我明天就织一匹‘高丽布’给你瞧瞧。”

等到了第二天,殷氏带着连夜纺织出来的高丽布来给布料老板看,老板激动地爱不释手抚摸着:“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他来来回回把殷氏纺织的高丽布和自己从高丽进口的高丽布对比,越看越觉得,殷氏手艺好,纺织出来的高丽布比真正的高丽布手感更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高丽布里的精品。

老板果断道:“烦请殷姑娘多织几匹这样的高丽布,我就按高丽布的价格收!”

殷氏高兴道:“成!”

.

弘历这一次是真正的心动了。

不是因为好女色对殷氏心动,是看上了殷氏的手艺。

到乾隆年间,外来的洋布已经对清朝的布料市场形成了冲击,因为价格高昂,主要是贵族官宦人家喜欢购买。

包括宫中,许多后妃女眷也是用的外来的洋布,奢侈的定价让哪怕喜好享受如弘历看到了也觉得昂贵。

尤其是听到天幕讲那些洋布背后的国家日后侵略大清,还抢走大清的宝藏,抢走他的圆明园和故宫的宝贝,弘历就有一种自己花钱养肥敌人军队的冤大头既视感。

“大力鼓励民间女子仿制洋布!能有超越者,朕有重赏!”弘历当机立断,一边派人去寻找殷氏,一边出台新政策来鼓励纺织技术的提高。

【从这些世家女子的优秀可以看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民间的女科学家女发明家,主要创举是在日常的工作劳动,比如纺织,还有木匠、工艺中。

而更大的改革和创新,还是需要教育。

当古代女子没机会接受校园教育,唯一的教育只有家庭时,家庭是否开明是否有才,也成了决定女子是否能有一番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这一刻,不同的

() 世家开始思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