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便是最晚入学的双眼皮男孩王虎子。
王家离宋夫子家也近,他也是走路回家吃饭。
他和刘三儿是嫡亲表兄弟,哥俩一个是单眼皮,一个是双眼皮,模样长得有七八分像,刘三儿每天也去他家吃饭。
这小哥俩,收了书本,一起往王家跑去。
中午有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休息,足够吃完饭,再到水塘边钓会儿虾,或是看一会儿鸭子捉鱼了。
下了一上午的雨停了,但路上还是挺泥泞的,哥俩却跑得欢快。
大多数的孩子,三三两两来到厨房旁的屋子吃饭。
给孩子们烧饭的,是宋夫子请的一位村里的妇人,她每天来给孩子们做顿午饭,赚一点工钱。
孩子们吃的和宋夫子一家吃的饭菜一样。
菜烧了四样,两素两荤。
分别装在四个大盆里。
宋锦绣给孩子们的碗里装了米饭后,孩子们再到厨娘的跟前排队打菜。
厨娘手操大勺子,每样菜舀一点。
打好饭菜,孩子们围坐在三张大桌子旁一起吃饭。
屋中还有一张桌子,坐着宋夫子他们几人。
桌上也是孩子们吃的四样菜,分别用大碗装着。
大锅菜不好吃,油少水多。
不过庐陵王连山洞也住过,被发配来此时,还吃了一个月的白水馒头,对吃的已经不那么讲究了,只要能吃饱,他一向是来此不拒。
李玉竹穆元修和他坐一起吃饭。
宋锦绣给孩子们打好了饭,也来一起吃。
除了庐陵王吃了三碗米饭,大家都只吃了一碗饭和一些菜。
李玉竹想劝庐陵王少吃一点,但没来得及劝,她夹菜的一会功夫,庐陵王将第三碗饭扒进嘴里去了。
孩子们是干饭王,吃得比大人快。
他们吃好饭,走到外面的水缸旁,各自拿葫芦瓢舀了水洗了碗。
将碗放回学堂屋角的木柜上后,几个一群地玩去了。
每天的午休时间,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厨房里,只有李玉竹庐陵王他们在吃饭。
庐陵王吃好了,按着礼仪,他得等其他人全吃完才离开,他便坐桌旁喝茶,与宋夫子闲聊。
宋夫子问着他讲学的感受。
庐陵王夸着孩子们聪明活泼,说一定是宋夫子教得好。
宋夫子谦虚地笑了笑。
屋外的院子里,忽然传来一声孩子们的哄笑声。
大家停了说话,往外看去,原来是那个残疾孩子跑去茅房时,走得急,在院里的路上摔了一跤。
因为他只有一只手撑地,所以从地上爬起来时相当的狼狈。
他甩了甩手上的泥,走去舀水洗手去了。
宋夫子见庐陵王李玉竹和穆元修都在看那孩子,摇摇头说道,“这孩子可怜,被家里嫌弃呢,是我将他收进学堂的,他家不肯出束脩,说一个废物孩子根本学不会,交了钱也是白白浪费,我不想让这孩子彻底废掉,就免了他的束脩。”
庐陵王愤愤不平说道,“嫌弃自己的孩子,怎会有如此家人?”
宋夫子说道,“是啊,我和李先生的看法一样,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此,好与坏都是身上掉下的肉,怎能嫌弃?”
庐陵王说道,“区区右手残疾,就被人说是废物,实在是过份!”
宋夫子点头,“可不是么,我劝着他家人将他送来学堂,我对那孩子说,右手不能出力,干不了农活,那就多认字,将来再学医书到药铺当个抓药的伙计,或是像我这般做个教书夫子也是可以的,我便教他用左手写字,虽然写得不好,但也很努力在写,他认得的字,比其他孩子都要多,可见他不是废物,是个聪明的孩子。”
庐陵王很惊讶,“他年纪也不是最大的,认得的字比其他孩子都多?”
“是啊,上学也晚呢,才来学堂一年时间,有两个孩子来了十年了,还不及他认的多。”宋夫子说道。
李玉竹想到自己开在县城的铺子,那里就缺伙计。
要是那孩子愿意去,她可以雇佣他。
说着话,大家吃好了饭。
宋锦绣和厨娘一起将碗筷收走。
穆元修帮忙整理桌椅。
李玉竹来到外间,来寻那个残疾孩子。
孩子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的蹲在地上拿树枝画棋谱玩,有的在互相讲笑话,有的在拍画板,有的在玩抛石子。
唯独没看到那个残疾孩子。
她拉住一个孩子,打听起来。
“哈,找他做什么呀,他是个傻子呢。”这孩子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