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 > 第九十六章

第九十六章

【梦游大唐:我来总结一下李隆基,前半生努力,后半生被上进心改躺平了。】

【周圆:大唐走到这个时候积重难返了,朝廷官员都被世家占据,李隆基为何拼命给安禄山加buff,还不是想握住兵权,结果安禄山先反了。李隆基就应该年富力强时退下,让位给年轻人,而不是让大唐帝国跟着他一起衰老。】

李隆基眼睛死死盯着光幕,手在不住颤抖。

【8567:倒也不至于,李隆基这个时候还是有世权,又不是跟后面末代皇帝一样没架空,说到底还是他不作为,要是保持前面二十年的趋势,说不定能搞个改革。】

【屁屁叨叨:我很好奇,宋朝距离唐朝不远,怎么没看到宋朝有什么世家?他们去哪里了?】

【清风拂面:哈哈,被黄巢杀干净了,黄巢干了李唐没敢干的事,逮着世家杀!什么关陇世家什么地方世家,走哪杀哪!】

李世民:喔嚯!

【四四:还是这些世家做得太过分,垄断了官位,连出头的机会都不给人家,也不怪人家最后棋盘都掀了。】

【看我大刀:千年世家陪葬大唐。自此我华夏再无千年世家。】

大唐世家带着血色的双眼在此刻被怔住了,无法想象世家消失是什么结果。

大唐历代皇帝虽然打压世家,可世家根深蒂固,李家皇族便是世家之一。

追溯祖上都有亲戚关系,世家再被打压在大唐也是根深蒂固。

皇子娶的哪个不是关陇望族?

本来所有人仇恨值都被女皇拉满,现在知道自己家族会被屠杀一干二净,人人惊惧不已,后怕之后又是勃然大怒,低贱的寒族也敢以下犯上,不少人叫嚣着要找出黄巢先把人干掉!

大明皇宫人心惶惶之时,李亨却在府上亢奋起来。

就在方才他派人去联系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明确表示支持他。

陇右是丰腴之地,大唐养马之处,得到皇甫惟明支持,李亨信心大增。

大唐还未设太子,武惠妃去世,原本离太子之位很近的李琩因为王妃被夺,如今还在府里醉酒浇愁。

父皇得了杨家女本就忌讳她跟寿王那段婚姻,也不待见这个年轻英俊的儿子。

寿王从最受宠的皇子到如今地位一落千丈无人问津。

寿王已然被提出太子之位人选,李亨更加有把握争取到太子之位。

可如今他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太子之位上,而是看向帝位。

又太宗、高宗还有武帝三人共同出面废黜父皇,宫内人心惶惶,又加上父皇才做出强占儿媳的丑事,本就惹出一片蜚声。

李亨眼睛亮起来,有皇甫惟明的支持把握更大了,若是联系一部分禁军倒戈,也不是不能重现玄武门之变。

“哈哈哈!”刘彻拍着膝盖狂笑出声,唐朝的乐子算是取悦他了。

“来人,传令下去,今日不宵禁,我要与民同乐!

刘彻真觉得此事需要与天下共享,瞧瞧也没人关注他被拿龙眼充当荔枝给骗了。

【大家好,清溪又来了,最近去海南旅游,晚了这么多天,我看还有小伙伴询问富国富民之法,这里简单提一下,其实古代大多数城池都是抑制商业发展,像唐朝的坊市制度,居民区跟商业区分开,本身是为了更好管理,而不是为商业服务。】

【士农工商,商位最低,从两千多年前,老祖宗就认识到商业对于农耕文明的威胁性,商人不事生产,靠着将一物贩卖到异地获利,整个过程是没有贡献,反而加价获取利润,商业一旦发展起来,农民不肯种地,全跑去经商,谁来种粮食?所以商人行为是受到历朝历代打击对象。】

【商业正在繁荣起来是北宋,手工业发达,以家庭为集体刺激商业发展。】

光幕出现清明上河图。

【不因治安问题约束商业发展,才是宋朝商业繁荣的最大因素。】

【以上题外话,今天进入今天的主题,本期不聊哪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说一说黄河变迁。】

光幕从一条河拉远,快速到上空,一条弯曲河流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凡是文明离不开水,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恒河孕育古印度、幼发拉底河孕育古巴比伦,我们的黄河也孕育了华夏文明。】

【四大古老文明如今只剩下我们,一方面特殊的地理形式局限了我们的发展,也保护了我们的文明。】

一张地图分别标注了四大发明起源地,其中三个灰掉,只留下华夏文明。

地图再放大,绵延黄土高坡的黄河映入眼帘。

【我们华夏文明诞生黄河流域,在远古部落时期基本是围绕黄河在征战。】

【黄河下游平原地带为何成为历朝历代必争之地,也就很好理解了,地势平坦的平原是粮食最好的种植区域,这块肥沃土地自然成为争抢的必要。】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母亲河不再平静,而是变得异常凶险,前段时间暴雨造成的洪水大家也看到了,现代都这般危险,若是换成古代,那就是流民遍野,易子而食的惨剧。】

【到宋朝时黄河多次改道,北宋的都城开封就几l次被淹没,每一次地势都被抬高,开封修路,甚至挖出了古代城墙,根据专家猜测将整个开封挖开能看到一座完整的古代城池。】

3D地图出现了开封所在位置,比附近的平原要高上不少。

【前面我们也说过元朝基本上一大半历史都是在跟黄河做斗争,元灭很大原因是黄河泛滥造成,实际上从元朝开始,后面的王朝从人与人争变成了人与自然抗争,到明朝康熙登基,他只设立了三个目标,搬到鳌拜、平三藩,余下生涯只坚持一件事治河。】

【黄河在隋唐虽然也泛滥,却没有元明清那般危险,每次改道数以十万计百姓丧命,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太泛滥,古代还诞生了一句“黄河清,圣人出”的谚语。】

“大旱之后必有水灾!”李世民拿着抄录下来的贞观灾害,嘴里默念。

本以为去年丰收彻底摆脱地位不正传言,没想到司天台预测了今年洪水。

李世民心里很沉重,抄录了那份贞观年自然灾害表。

没来没心思管后代糟心事,一看这期是说黄河,顿时不愿意错过了。

环绕长安的渭水就是黄河支流,黄河对大唐太过重要了,不仅大唐粮食运输依靠黄河,关中粮食种植也依赖黄河。

只是黄河容易泛滥,其实相比较容易受干旱影响的长安城,在黄河边的洛阳更适合做都城,依靠漕运可以将江南粮食运输过来,从而解除长安城缺粮危机。

可大唐建国为何还是选择长安城弃了洛阳城,还是同样愿意,洛阳城距离黄河太近,隔三差五就遭遇洪水袭击。

旱灾肯定没有水灾造成的破坏力强,最后定了长安城为都城,洛阳为陪都。

一想到是不是泛滥的黄河,李世民忍不住揉眉苦笑。

光幕中出现光秃秃的黄土高坡。

【上古时期黄河下游不是这样,但是先秦之前黄河水就开始浑浊,大河有了浊河别名。】

【这一点清溪可不是胡说,有《诗经》作证,“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里的河指的就是黄河,黄河何时正式叫黄河,应该从汉朝开始,东汉初期的《汉书》出现了黄河一称。】

【黄河之水为何从水清变浊,又为何变得容易泛滥,这里还得从头说起。】

【我们现代都知道黄河泥沙多是水土流失,黄河水带走上游泥沙沉淀在下游,导致下游河道变窄,一旦雨水过多,就容易导致黄河泛滥引发洪水……】

光幕上一透明弯曲的道具在演示泥沙堆积下游的实验。

【从西汉开始,黄河泥沙开始变多,唐宋时期开始引发恶果,这里其实有一定联系。】

【汉武帝时期发生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那就是攻打西域拿下河西走廊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此之后上游黄河周围开始有人居住,人多需要建房子,古人房子我们都知道是木质,不说建房子,就连平日里烧柴也是需要木头,那时候原始森林居多,人们只知道砍伐,不知道种,同时森林退却,土地改成耕地,黄河沿岸皆是如此。】

【沿岸大量树木被砍伐,改成耕地,这些本该被树木根系牢牢锁住的泥土受到黄河洗刷,被带到下游。】

【这个变化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放大到历朝历代,每逢改城朝换代,新城建立就需要大量木材,据说隋朝建长安城,需要大量巨木,这些木头哪里来,百姓被迫自带干粮去深山老林里砍。】

【树木只砍不种,到了明朝,朱棣在北京建皇宫,原来的秦岭已经找不到合适的木料,最后派人去其他省寻找,隋朝建皇宫还能用金丝楠木,到明朝朱棣建皇宫只能去深山老林檀木,李自成进北京可是烧过皇宫,清朝入驻北京在康熙登基前皇宫大半未修复,等康熙平完三藩修皇宫,那时候已经找

不到大量楠木,只能选择松木。】

【说了黄河上游,我们再说说黄河上游。】

地图上出现黄褐色一块,再看实际地图,全是布满沟壑的黄土高原。

【黄河上游通常指甘肃青海一带,一想到甘肃,大家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是缺水。】

【可能很少人知道这一片如今最贫困的区域,在宋朝之前却是最肥沃的地方。】

光幕地图红色笔框住了一个区域。

【这个地方在隋唐有个响亮的名称叫陇右,隋唐时期这里有大面积草原,是最好的养马地,秦州也就是如今的天水还是秦国的发源地。】

【老赢家靠着周王赏赐的五十里封地,一步一步走上霸主之位。】

【这里同时也是陇西李氏的起源地。】

光幕再次缩小,太空望去这里黄秃秃一块,看着非常刺目。

李世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陇西竟然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模样。

他以为关中大汉赤地千里已经足够骇人,没想到陇西变化更大。

先前他还不理解后世朝代为何会放弃富裕的关中,选择没什么天险可守的平原,哪怕天音提到过气候影响,还是有些稀里糊涂。

李世民倒抽一口气,总算是意识到气候对于地域的影响,若是丰腴高粱之地的陇西都变成这番鬼模样,那关中呢?

关中可是多山区,是不是更加狼狈?

难怪长安城后来再未成为都城,关中土地变得贫瘠,太恐怖了!

这些只是因为树木砍伐太多,泥土流失造成的吗?

种树,一定要种树,缺多少树,十倍百倍种回去!

李世民心有余悸,他绝对不允许大唐变成那光秃秃的模样。

朱元璋傻眼了,在群里质疑:“少些树有这么大影响?”

老朱同志吃了没文化的亏,才同意治水官员让黄河变道的主意,现在一看上游问题不解决,黄河还会将泥沙带下来,哪怕换到新河道又有什么用,治标不治本。

新河道河床再被抬高,可就没有旧河道让它再改道!

朱棣摸了摸鼻子,他建皇宫从各省崇山峻岭收回不少树木,皇宫建成还多了不少木材,本来膈应自己的皇宫被鞑子拿去居住,现在知道皇宫竟然还被烧了。

自己修建皇宫把大明的金丝楠木都采集完了?后世也没长了?

不会吧?

这木头采了就不会再生了?

要不要种?

他踟蹰,树木成材岂能没个几l百年,种了岂不是便宜后面朝代?

“不对!”朱棣反应过来,“俺现在知道大明历史了为何要怕?”子孙真要不争气给万贯家财也守不住!

【多年来黄河已经不堪重负,不过到八九十年代黄河下游曾出现过长达226天断流。】

【当然上个世纪断流也不是天灾造成,而是人为。这些水去了哪里呢?被沿途城市拦截了,水库要水,种地要水,生活

要用水,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拦截才导致下游完全断水,这在古代大概是无法想象的。】

【在古代黄河下游断流只有一种可能,特大旱灾。】

一张黑白照片,干涸出现巨大裂缝的河道。

【也正是因为这次黄河断水,国家大力治理黄河,现在上游植树造林,下游束水冲沙!】

三门峡大坝宽阔水面、小浪底大坝那黑乌乌的泥沙声势浩大直冲上天。

李世民惊叹不已,“这等工程我大唐何时能办到?”

三门峡,那是三门峡,就在伏牛山脚,李世民可是在这里打过仗,自然知道三门峡的凶险。

寻常船只到这里就得下船,改行陆路,船到三门峡不是熟悉地形的老舵手根本无法通过。

【多年治理黄河已经有了成效,不说上游增加了多少绿化面积,就说下游近些年大家是不是有听说黄河水清了的话?】

【是出圣人了吗?】

【当然不是,是我们贯彻了大大的话,“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本期开头提到了商,那么下期我们说说比商地位高一些的工,今日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啥子黄河,跟我们大汉好像没关系?”刘邦扣了扣鼻孔,还是先解决异姓王造反一事。

天音提前告知未来,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匆忙起事准备的不充分,坏事是几l个被天音点名的联合起来了。

“这不是欺负乃大公?!”

朝廷要出兵讨伐叛军了,派谁去是个问题。

最好人选当然是韩信,可最好不代表就是最合适。

刘邦怕他前脚让韩信领兵,后脚人就带兵反了!

也不敢托付给其他人,他花甲老人了,怕再发生点波折。

这叛乱得刘家人自己去平定。

戚夫人得知刘邦要出兵平叛,立刻慌了,皇帝都多大岁数了,说得难听点半只脚踏进棺材了,让一个老人去战场这不是开玩笑吗?

她和儿子一生荣辱可是都寄托在皇帝身上,皇帝好,她和儿子才能有好日子。

戚夫人可不认为自己能在吕皇后手下能讨到好日子。

“朝廷就没有其他可以领兵的将士了吗?”戚夫人惶惶不安,“非得陛下您亲自出马?”

刘邦拍了拍爱妾的手,安抚她,“朕只是去前线监军,又不是亲自上战场,不会有危险。”

“既然没危险,为何不让太子前去?”戚夫人脱口而出。

说完后越想越有道理,“陛下,太子是要继承皇位的,您都说这次没什么危险,是不是应该派太子前去,他总要担负起大汉帝国,正好也可以让陛下和朝臣见识一下我们大汉的继承人?”

刘邦:“……”

刘邦沉默不语。

戚夫人知道他心动了。

又乘胜追击道:“皇后娘娘为了太子,将商山四皓四位贤人都请来了,想来对太子的能力

非常有信心,陛下,您呐,也该让孩子们为您出出力了,若是太子表现很好,妾身就心服口服,往后再也不提让如意做太子。”

这话一出,刘邦彻底倒向了她。

隔天上朝,在提这件事前,刘邦先将自己几l个儿子都封了王,命令儿子尽快去往封国。

其中代王刘恒因年纪过小,让其母亲薄姬一同前往封地。

刘如意也封了赵王,跟丰硕的赵地相比,跟匈奴领土接壤的代国是又偏又穷很不显眼。

刘邦特赦了刘如意暂时不用去封国,哪怕知道未来刘恒会捡漏,其他大臣也没把他放在眼里。

因为刘恒年龄太小,现在还看不出来什么,再说都知道未来了,那既定命运还算数吗?

后宫偏于一隅的薄姬接到圣旨后松了一口气,能带着儿子避开凶险的宫廷,哪怕是去代州那苦寒之地她也愿意。

这边朝中,刘邦封完几l个幼子,又说自己年纪大了,这次平叛准备让太子前去。

刘邦还没卖惨,说自己年老体衰,太子先一步瘫软在地。

险些没把刘邦给气死,他怎么会生出这么个无用的儿子?

刘盈则认定了皇帝要送他去死,心里也委屈,那些诸侯王都是什么人,是跟楚霸王都打过仗的人,让他去前线不就是让他去送死?

他可是知道他爹未来会死在平叛这件事上,说不定就是这一次,刘盈认定了平叛就是去死,瘫软在地死活不愿意去。

刘邦暴跳如雷,当着诸位大臣的面就差拿剑逼他了。

刘盈苦苦哀求,刘邦见这个儿子扶不起来恨恨看向几l个力保刘盈太子之位的臣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