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 > 第九十九章

第九十九章

他将会成为罪人,一个什么没干,被钉在历史上的罪人!

杨广跌跌撞撞往护城河跑去,纵身一跃。

杨坚做了一个噩梦,惊醒过来更是满头大汗。

守夜的内侍听见床上动静,点了蜡烛走进来。

杨坚就着内侍的手喝了一碗温水,然后才躺了回去。

他睡不着了,脑海里又浮现起几日前接到的密信。

江都来的传信,一想到信的内容,杨坚就心如刀割,他没想到二郎性格这般倔强。

想到杨素描述二郎被救回后,一直不说话,宛如没了生气,他就痛彻心扉。

若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有精力斩断朝中乱象,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老了,就像兽群里已经步入年迈的王,是个年轻力壮的猛兽都想挑战他。

知道二郎未来所为,全天下都不想要一个乱来的君主。

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没有人想要再进入乱世,乱世中死人太多了,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人老觉少,杨坚能够感受自己的精力大不如从前,看折子也变得费力起来,还是那些字,放在一起却变得很难理解。

杨坚在恐慌,他这时大概跟秦皇能够产生共鸣,那种不甘心生命力丧失的恐惧,他是皇帝,是所有人的君主,掌控着天下万物,他怎么能死?

怎么能在知道自己建立的王朝在死后不久跟着覆灭呢?

杨坚不得不承认他畏惧死亡。

叹息一声,杨坚无声开口,“二郎啊,阿耶能为你做的都做了,不要辜负阿耶对你的期望。”

足足走了半年才越过崇山峻岭来到岭南。

岭南不仅多山,还多山林,路边蛇虫更是随处可见。

从江都迁徙跟着过来的人,都是一脸嫌恶,骨子里冒出对蛇的恐惧,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恐惧基因。

途中遇见商队,商队远远跟在队伍尾处,看到路边被打死的蛇,摇了摇头,“这都冬日了竟还有蛇出没。”

商队其他人看了看仍然葱葱郁郁的树木不说话了,岭南有冬天吗?

岭南的冬天就跟北方的秋天一样,不怎么有存在感,车队跨越葱岭改坐船,顺风顺水船只行了半个月就抵达了广州。

此时的广州已经有夷人出没,这并不稀奇,从汉时期,周边国家就已经跟这块土地通商,知晓这边情况,沿海派人过来通商再正常不过了。

广州进贡的香料犀角象牙等贡品不少就来自周边小国。

杨广一行人到来,广州刺史已经提前收到消息,殷勤在港口等待。

杨广并不喜欢广州这个名字,这跟他名讳冲了。

杨广情绪很低落,在自己搏命反抗玩笑似结束后。

他无法忍受这样的结局,他宁愿享受过之后轰轰烈烈死去,也不愿意什么都没做却要背负不属于他的骂名苟活于世。

杨广情绪不高,对待这偏僻之所的刺史也是爱答不理。

广州刺史仍然很谄媚,尽所能为这支特殊的队伍接风洗尘。

几日调整过后,连年幼的皇孙都恢复了过来。

杨广却沉醉在酒水中,试图用酒精麻痹自己。

皇孙杨昭前来请安,醉醺醺的杨广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冷笑一声,“不是最宠爱的皇孙吗?还不是送来一起流放。”

杨昭自小被养在祖父母身边,深受二人影响,独孤皇后支持杨广上位,未必没有最爱孙子的功劳。

人都会偏心,一个是跟父王对着干,总想试图将母亲权力从朝堂中驱赶走,一个早早生下嫡长孙,还听话,让娶谁娶谁,府里干净,在外也是众人称赞。

更不要说杨昭还是嫡子,太子至今未生出嫡子,嫡孙分量直接在独孤皇后心里加重分量,在独孤皇后看来,嫡孙才是孙子,庶出就是给口饭吃的阿猫阿狗,长大后分个爵位打发了,想要觊觎皇位是想都不要想。

杨昭生来就要做皇长孙,突然受到父亲牵连,祖母病重,祖父翻脸二话不说将他驱赶出京,年少的他还要照顾母亲和弟弟……

此时还受到父亲的讥讽,杨昭心里不是不难过,但更多是松了一口气。

他低下头奉上一封信。

“祖父让儿子抵达广州后交给您。”

老头子还有信交给他?

杨广迟迟没动,杨昭也没收回去,就这样父子二人僵持着。

不知过去多久

,杨广嗤笑一声接了过去。

杨昭手放下,悄悄捏了捏发酸的手臂。

杨广面无表情打开信,信里还是老调重弹,让他好好经营岭南,不过多了一些内容。

“最南边的海岛隔着大海还有一片不小于中原的土地,那块土地上土著少,都是平原地带。我儿暂时在广州多经营几年,造船去找这块陆地,未来大隋一旦有个不幸,你可将封地的人口一块都带走。”

“万万不要再逐鹿中原,你父我一生不自由,以前在宇文家统治下兢兢战战,后来稀里糊涂当了皇帝也备受制约,中原王朝寿命有数,天音言之不过三百,父深以为然,反倒是交趾等小国国祚更长,我儿可跳出中原去海外开辟新土地,等中原再陷入战乱,子孙可挟持百年积攒夺回我大隋江山。”

杨广嗤笑一声,说这么多不还是告诉他几百年后再夺吗?那时候他骨灰都不一定存在了。

随手将信扔给杨昭,“这任务交给你了。”

他喝了一口酒,觉得这提议非常不错,老头子安排的任务就交给他最疼爱的孙子,他是不管了,他今生哪怕是死,也要埋在中原!

新一年是个丰收年。

朱棣看着城外土地很开心,种红薯好啊,只浇几次水,需要的水比种植小麦还要少。

哪怕结出的果实也没有后世的夸张,亩产也没那么高,光耐旱这一点就足以弥补其他不足。

种玉米好,高高的玉米秆子可以拿来喂牛羊,不嫌拉嗓子玉米棒芯也能一块磨成面。

重要的是耐旱,只浇几次水。

特别适合旱田极多的北方。

种土豆好……

想不出更多夸赞的词了,朱棣也不介意,满脸喜悦看着望不到边的田地,像极了辛苦一年等待丰收的老农。

“种土豆好,种红薯好,种玉米好~”朱棣哼着自创小调,转头问身边的农官。

“玉米可以采了?”

农官忙点头,“玉米可以,红薯还要晚半个月,土豆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

朱棣意气风发道:“马上就到中秋节了,俺要在中秋节前知道玉米产量。”

农官也是一脸喜气洋洋,“下官这就去安排。”

皇庄里的佃户已经整装待发,除了佃户,还从外征了一群农户提前服明年的役。

浩浩荡荡的人穿梭在玉米地中,先掰下已经老了的玉米棒子,很快一筐筐玉米从田间运送到田头,再倒在地头上。

田头也有驴车将一车车玉米棒子送到庄上,庄子已经提前空出了一大块平地,堆积的玉米棒子被老少女工扒皮系在一起,挂在搭起的竹竿上晾晒。

所有人都是一脸丰收喜欢,皇帝老爷可是说了,这些粮食也有他们的份,外面各种找关系买新粮的,得知皇庄佃户今年也分了新粮,就提前出大价钱瓜分了佃户分到的新粮,准备拿到南方去种。

每家每户分到不少钱,这些钱拿去买陈粮,可以吃两年了,就算明年闹起饥荒

他们也不用再怕了。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朱棣没在田头多待,锦衣卫搬了一筐皇帝亲手从田间掰的嫩玉米,将皇帝护送回宫了。

回到宫中,皇帝吩咐全煮了。

自己只留了四根,其他都高兴分享给留在北京城的官员。

因为玉米有限,每人只分到半根,半根尝尝味道,不仅不难吃,味道还带着甘甜。

不少人发出质疑,“这还是粗粮吗?”这分明就是细粮!

河北皇庄大丰收,新粮产量远高于现有粮食产量,这可是不少人亲眼所见,皇庄所在的田地又不禁止人靠近,采收时有人亲眼看见。

多少粮食,心里一算都能算出个大概。

“上天保佑我大明!”不少人喜极而泣,这么多粮食,寻个旱地,种上个十亩,哪怕遇见旱灾其他田绝收,只侍弄这十亩也够一家人活命了。

更不要说土豆和番薯的果子是埋在土里,埋在土里意味着什么?

不怕蝗虫啊!

农民抵抗力太差,不就是在抵抗灾情方面太差吗?

有人已经盘算将属于自家的荒山也给种上,也就辛苦几日,种在山上不用担心洪灾。

哪怕种得少,只种一亩地那也能活命了。

皇帝老爷可是说了,第一年收获的新粮拿来做种子。

第一批玉米晒干脱粒,没等储存就被送去地方官府售卖。

价格不高,一分钱两粒,买上一百文,就有两百粒,足够种一亩地。

家境贫寒的相互抽钱买个两百粒再分分,反正种上一年,明年可以用自家的种子,虽然不明白官老爷为何嘱咐玉米地最好跟邻家挨着,但大部分还是听从了。

头一次种新粮,心里也没个底,还是听从有经验的官老爷。

买到新粮的老农刚走两步,又听到不远处有详解讲解新粮种植的农官。

“玉米要育苗,怎么种,棉花怎么育苗,玉米就怎么育苗,正月过后就能育苗,平时用草盖起来,日头好的时候掀开稻草晒晒太阳,咱们这边比南方要冷,最好等清明过后一个月,气温彻底变暖再移栽,种的时候旁边可以点些豆子,能让玉米长势更好。遇见什么问题,就来问,村里有识字的乡佬也可以带一本农书回去,都是后世结合的经验,可能不怎么对应我们现在的气候,大家可以拿来做参考。”

老农一下走不动路了,他正好有个识字的孙子,脚步一转老农挤进人群中,“俺要一本。”

“都有,都有,大家别着急,这是皇上开恩给咱们印的。只要两文钱,两文钱可是连纸都买不到,更不要说是一本农书了。”

“皇历要不要?今年的皇历改了,下面多了些田间常见药材,大家遇见可以采了自己用。一些药材药铺里也是收的。”

老农二话不说,“要!”

一翻书,上面还有绘图,他认出来了是只猪。

皇历上印只猪做何?

老农怀揣

着这个疑惑回了家(),一回到家先将玉米种子挂起来⒗()⒗『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避免被老鼠啃了,然后慈眉善目将小孙子叫过来,将两本书递过去,让他帮着念。

小孙子念得磕磕巴巴,但好在没有生僻字,都是常用的字,也不是饶舌难懂的文言文,全是大白话。

老农也听得懂,听到怎么堆肥眉飞色舞,听到怎么在冬日做豆芽,两眼放光,听到猪难产怎么处理,以及母猪产后该怎么护理,直接兴奋起身。

他孙子很不理解爷爷的兴奋,“咱家又不养猪。”

老农拍了孙子的小脑袋瓜,“现在不养,不代表以后不养。”

他看皇历眼神都不一样,这哪里是皇历,分明是皇帝老爷赠予他们的致富秘籍!

“还是现在的皇帝老爷好。”

以前的皇帝老爷也好,杀了不少贪官,可是穷呐,跟他们一样穷,现在的皇帝老爷好,能带他们致富。

朱棣最近荡漾百姓热情吹捧中,已经被捧得晕迷糊了,哈哈哈,老百姓说他比他父皇做得好!

哈哈哈……

朱棣快要乐疯了,以后谁还敢拿他夺了侄子江山这事说事?

他可是得到百姓拥护的明君,就跟那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哪怕杀手足逼亲爹,只要对百姓足够好,谁也抹去不了他的功绩。

朱棣摸了摸眼角,不行,他要稳重。

他是要做明太宗的人!

悄无声息在皇帝群里炫耀了一下,哎呀,这种好事就应该跟大家分享,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应该敞亮,他朱棣不是那种对家人有所保留的汉子。

朱元璋沉默盯着群,许久未说话,脑子里还是嗡嗡作响。

他坐在椅子上冷静许久,还是无法想象,百姓心目中,老四做皇帝竟然比他做得好。

朱标已经看到了四弟炫耀内容,笑了笑,另一位四弟虽然当了不少年皇帝,但还是让他感觉到有几分熟悉。

以前爹在外打仗,娘忙着管理府外的事,几个弟弟基本是他带大,老四什么性子,他可是比老父亲还要清楚。

老四现在的模样像极了知道老父亲无法拿棍子打他,隔着时空,跃跃欲试来招惹父亲。

别看他是炫耀,话里话外取笑老爷子皇帝没他做得称职,说再多也掩盖不了他想要爹夸他。

说他这个皇帝做得好。

朱标就不信爹看不出来,偏偏老爷子就是不说,父子就这样僵持着。

朱标倒是无所谓,就是可怜这个世界的老四,每当爹被另一个四弟气着,这个世界的四弟都会挨一顿打。

想到昨日跑到太子府哭诉这日子没法过了,想要他帮着求情说服老爷子放他回北平的四弟,朱标抿嘴,用老爷子的账户发了消息。

【明太祖朱元璋:四弟,我是大哥……】

朱标询问另一个四弟做了什么,那边沉默半日,发上来数万字解说,显然一下午都忙碌这件事上了。

朱标拿到了指南,也拿到了朱棣命人整合的农书、皇历。

他粗粗看了,觉得这计划完全可以拿来用。

“爹,老四这皇帝当得也不错,虽然时常打仗,也没像汉武帝一样被骂穷兵黩武,后世名声也不错。”

这就很难得了,得位不正的皇帝不少,历数下来也就李世民和朱棣没有背负太多骂声。

朱标也没怪罪老四夺位,只怪自己死得早,他死后,老爷子应该选下面弟弟才对,为了他才选择皇孙继位。

允纹一上来就想要弄死自己叔叔,不能说错,可输了就是输了,历来皇位之争哪能不流血。

上位的是四弟,他还很欣慰,大明好歹没二世而亡。

朱元璋正大光明看朱棣传过来的消息,也翻了翻新皇历,皇历中还有牛马常见病症,病症起因和治疗药物都写得清清楚楚。

老朱心想,当年他要是有这么一本指导书,也知道怎么放牛,不至于牛病了挨刘地主的打。

要是能过得下去,他也不至于做了皇帝。

“让翰林院整理一下,不能输给老四,咱也要印。”

几次科举选出来的人朱元璋都不满意,一个个问啥啥不知,就知道四书五经,老朱眼不见为净全扔进翰林院养着。

养了几年觉得不划算,连科举都停了,正好可以让这些吃白话的干点活,当官不行,编皇历总该行了吧?

再不行,滚回家吃自己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