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台阶,一起躬身拜见。
王壑抢步上前,一手一个,挽住了,笑道:“进去再说。”
两人忙收势,随他进屋,感受着被拉住的手,心激动得砰砰跳,连走路都有些不稳了。
到堂上,王壑才放开他们,也不虚伪客套,当仁不上在主位上坐了,并道:“二位请坐。”
聿真谨海各自后退一步,端端正正跪下,口称:“聿真(谨海)恭迎主上,愿主上大业有成。”
王壑抬手道:“快快请起。”
二人方起身,各自落座。
趁着随从上茶的工夫,王壑仔细打量二人,暗自思量:官场上,世交亲友、弟子门生、同乡同年等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密密结成一张网,而君王最忌讳结党营私、权倾朝野的臣子,为除隐患,常采用卸磨杀驴的方式杀功臣。譬如王家,就差点被废帝给灭族。王壑不齿废帝所为,认为他防范臣子野心的想法本没错,错在能力不足,疑心生暗鬼,只会杀戮。他自然不会走废帝的老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每一届科举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不能收为己用,是君王无能,怨不得重臣坐大。
聿真和谨海受谢耀辉赏识提拔,他横插一脚,是想让这两人明白:最终用他们的是自己,而非谢耀辉;他们效命的是皇帝,是朝廷,甚至是百姓,而非谢耀辉。这是君王用人的策略,并非他不信任谢耀辉。
他笑道:“小弟少时曾听父亲提起聿兄和谨兄,一个是奉州解元,一个是荆州解元,原想等二位进京应试时结交,后来外出游历,就错过了。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一席话拉近了双方距离。
谨海也在悄悄打量王壑。这是他一贯谨慎。原来他想,他和聿真都未见过王壑,只凭了一张盖有印章的手谕就赶来了,面前这人不会是假的吧?圣旨都能造假,何况一张手谕。然这怀疑很快便烟消云散,因为他曾见过王相和梁大人,王壑的相貌跟父母各有相似之处,再加上那印章,他也在朝廷的文书上也见过,故而消除怀疑。
听说王家父子曾在背后谈论自己,王壑那时便留意他了,他受宠若惊;对王壑自称“小弟”感佩不已,觉得新主襟怀宽广。他忙站起来,躬身道:“不敢当王相和主上赞誉。主上有‘神童’美誉,微臣等望尘莫及。”
王壑摆手道:“神童之说,当不得真。凡有些名气的少年才俊,谁不是自小聪慧,被家人和亲友誉为神童的?二位恐怕也有此美誉。——坐下说话,无需多礼。”
说着,他示意谨海坐下。
又冲聿真善意地微笑。
聿真正因为自己没随着谨海起身,生恐王壑觉得自己不敬;待要起来,又显得不够诚恳,跟风似的,且毕恭毕敬的不符合他素日性子,就忍住没动,这会子见王壑冲自己微笑,浑不在意的样子,顿时欣赏不已。
他福至心灵,笑接道:“微臣幼时确被人称神童,微臣也不负众望金榜题名,但怎比得了主上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令天下归心,四海宾服。”
谨海心中诧异:这人怎的转了性子,居然会奉承了,嘴上却附和聿真,也颂扬了一番。
王壑笑容微顿,心中嘀咕:不是说聿真率性、行为不羁么,怎的逢迎拍马的话张口就来?看他神情毫不作伪,似真心话,话也听着顺耳,可惜江南还未收复,不然自己就信以为真了,可见人都爱听好话。
他便玩笑道:“真要天下归心、四海宾服,那李姑娘就该第一个归顺,然此事有些难呢。”
聿真忙道:“这是迟早的事。”
谨海:“……”
聿真转性子了。
说笑一会,王壑话锋一转,问他二人:“你们是受谢相委派来江南的?领的什么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