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大清话事人 > 第115章 我要你的心干嘛,要你的人就行了

第115章 我要你的心干嘛,要你的人就行了

第115章 我要你的心干嘛,要你的人就行了

设满城,

是乾隆袖管里的计策,但是满朝文武似乎反应不热烈。

汉臣不赞同,可以理解。

满大臣也不太热心,就有些费解了。

老皇帝也不急,只是心里冷笑了几声。

朕的工具箱里,不止有喇叭,还有锤子。

殿内很安静,

他在翻阅吏部送来的候选名单,

半晌,摇摇头。

不满意,都是些老成谋国,四平八稳之辈。

自己虽然当众认可了苏州府频频出乱乃是太湖协副将施令伦所为。

但是内心,

还是有些许的疑惑,光一个施令伦是反贼?

怕是没这麽简单。

要麽有官绅同夥,要麽有秘密帮派协助,要麽有当地胥吏配合。

……

又翻开一份奏摺,

广东的民乱,算算已经是今年的第五次了。

两广总督李侍尧竭力镇压,从不手软。

甚至亲自指挥督标,提标,还有广州八旗炮队,一起对付这些乱民。

奏摺中说,

两广地区秘密结社风气盛行,民乱的背后有宗族,还有天地会的煽动。

乾隆闭着眼睛,

一边养生,一边思考。

似乎,朕的大清有一些不太好的苗头。

犹如疥癣之疾的小股民乱,此起彼伏。

虽说大兵一到,就土崩瓦解。

可这种星星之火,嗯,不是好兆头。

两广地区,天高皇帝远,民是莠民,商是奸商,向来不服王化。

只要城头还插着大清的旗帜,就无所谓。

朝廷对于两广的唯一要求,就是按时上交税银。

不过,对于江南就不同了。

不仅要银子,还要粮,还要民心。

江南不能乱,否则天下不稳。

还是得派个信得过,敢杀人敢担事的大臣去。

「李侍尧,福康安,阿桂,和珅,朱珪~」

乾隆念叨着一连串名字,

人虽老迈,思绪却是一点不乱。

……

李侍尧镇守两广,平调两江总督有些大炮打蚊子。

和珅深得朕心,还是放在身边比较舒心。

阿桂,刚平定金川立下大功,还在班师途中,放在中枢执掌军机比较稳妥。

福康安,锐气十足,倒是可以历练历练。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福康安的基因就很不错。

此中奥秘,朕最懂。

外放一任江苏巡抚,履历就更完美了。

朱珪,现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做过两任布政使。

此人若是放到江苏布政使的位置上,再做出点功绩,朕就安心把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了。

人过六十古来稀,

有些事,是该琢磨着了。

朱珪是个君子,有才学有能力,而且不结党。

让他做皇十五子的师傅,很合适。

「告诉吏部,让朱珪去江苏上任,做布政使。」

「10日内离京。」

「还有,福康安拟任江苏巡抚,不过他人尚在金川,待回京述职受封后再上任。」

「再传旨兵部,太湖协一家独大,不好。如何拆分,让他们拿个主意。」

……

苏州府,

黄文运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兴奋的一夜没合眼。

从四品知府,是一道门槛。

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进入了皇帝的眼睛。

主政一府,

除非犯下大错误,否则都可以再往上爬一爬。

从真正的寒门学子,粗衣陋食,到今天这一步,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成功典范了。

「夫君,这署理是何意?」

「署理,就是代理的意思。一般会在年后去掉这俩字。」

黄夫人最近心情也大好,

丈夫升官,家里发财。

李郁一口气送来了10万两,让她喜的睡不着。

府里人多眼杂,于是送回老家。

两艘船,李家堡的人押运。

帮着送到了他的老家,江西九江的一个小村子。

黄文运最近比较信任李郁,

主要是一起经历了很多事,好事坏事全部有份。

却不知,

此举后来给他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后来,当他在朝廷和李郁之间摇摆不定,需要抉择的时候。

一方染血的白绸,

就让他仰天长叹,当场剪辫。

李氏帝国建立后,他也成为了第一个急流勇退的从龙之臣。

……

这一日,

苏州城外人山人海,却是没有多少喧闹。

黑压压的人群,都噤声肃立。

木制高台上,

上百位身披袈裟的和尚,正在超度亡灵。

为胥口镇,横塘镇死难者做法事。

城守营出动了100兵丁,维持秩序。

这次的牌面很大,

府衙出面邀请,李郁出资,业内知名的大师都来了。

当然了,

出家人慈悲为怀,肯定不是为了那点金灿灿的车马费。

佛号悠扬,庄严肃穆。

李郁也闭眼念了一会金刚经,他注意到台上的和尚当中,有一人气质特殊。

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

很高,很壮,好似金刚。

在一众缺少锻炼的同行中,显得特别扎眼。

睁开眼睛的时候,却是慈眉善目,颇有慧根。

「这和尚是哪个寺庙的?」

「寒园寺,新任住持,法号灭空。」

「总觉得有些违和。」

「嘿嘿,寺里的和尚都不服他。」

「那他是怎麽上住持的?」

「老住持德高望重,99岁圆寂。临终前指定的他,还给官府报备了,所以其他和尚没办法。」

「有意思。」

……

杜仁前日离开了,去了潮州府。

范京瞧了一下附近,没有陌生人。

「军师,我感觉后背凉飕飕,有些起汗毛。」

「心虚了?」

「也不是,就这群和尚念经,搞的我心里毛毛的。」

「想开点,都是施令伦这个叛将造的杀孽,和我等无关。」

老胡也在一旁,身着游击官袍,按刀肃立。

他离得不远,

听见了,心里偷笑。

朝廷这次很大方,封赏很大方。

凡是报捷文书上提到的人,全部升官,或者赏银。

就连李郁,都得了个「义民」的口头嘉奖,哦对了,还有20两白银。

黄知府怕李郁不开心,一再强调主要是没有官身,没有功名。

老生常谈,建议去买个监生。

李郁也假装心中委屈,于是讨要了两个许可。

一个是东山团练,一个是组建府城三县的民间救火队。

后者,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失火是这个时代城池的痼疾之一。

一烧就是一条街,哪怕紫禁城都避免不了。

冤大头做善事,没理由拒绝,还可以作为自己年终的业绩,报给朝廷。

官督民办嘛。

……

组建团建,就敏感多了。

如果不是有「义民」的嘉奖,想都不要想。

李郁翻出了「成例」,说服了黄知府。

雍正,乾隆年间,都有临时组建团练的成例。

「黄大人请注意,乃是临时举措。」

「何意?」

「西南苗民叛乱,皇上就下旨云贵两省组建团练,配合官军作战。旋募旋撤,为临时性质。」

「既然如此,那就效仿成例。」

「谢大人。」

「不过此事万万不可张扬,低调。」

「黄大人放心,没人比我更懂闷声发大财的道理。」

……

限额100人,只允许用刀剑矛等冷兵器,弓箭丶甲胄丶火铳都是明令禁止的。

黄文运忍不住笑了,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你和我说实话,组建团练,真正目的是什麽?」

「大人,我做的哪一桩是太平生意?没办法,仇家太多了。」

「有这麽严重?」

「煤矿那帮汉子是不是要镇着?」

「对。」

「煤饼生意,垄//断了全城,还有底下5个县。你说,别人不眼红?」

「也对。」

「胥口镇,横塘镇的一些无主良田丶铺子,还在扯皮,多少人觊觎。」

「哎,对。」

「太湖协没了,残兵丶水匪总是有的,他们已经犯下多起血案了,偶有个把人伤亡,压住了没报而已。」

「是要填补这块空白。」

「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这一通组合拳得罪了多少人?这些人可不是老百姓。夜里您还睡得安稳吗?反正我睡不安稳。」

黄文运长叹了一口气,

仿佛下了决心,低声说道:

「本官私下允许你的团练,少量携带火铳。」

「不过千万藏好,别让人瞧见了。万一打起来了,可以拿出来用。」

「谢大人厚爱。」

「和大人最近怎麽样?」

「挺好,就是太忙。兼了户部尚书的差事,又要管着内务府,还要在御前听差,还得管着本旗内事务。」

李郁一本正经的掰着手指讲解。

黄文运一脸的向往:

「不敢想,这是何等的圣眷。」

「黄大人不必羡慕,您也是简在帝心。」

「真的?」

李郁一拱手,说道:

「皇上在体仁殿,曾经亲口讲过,黄文运遇事不推诿,敢担责任,是个好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