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河北上只是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在人心上并没有取得老百姓的支持,且对窦建德旧部也没有诚心招降,只是让他们自行入长安领罪。
纵观河北之于大唐来说,最最开始的源头便是出身河北的夏王窦建德被李渊所杀,所以在世人眼中,河北人民在历史时间的源头上对李唐一直抱有看法的。
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人说,李渊为河北问题埋下了巨雷。
其实这句话是有失偏颇的,只是说河北的问题,大唐一直没有解决,导致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
而安史之乱正好是大唐与河北的矛盾爆发,窦建德这个在大唐最初被杀的河北夏王就屡屡被推出来,被叛军用来强调自身的合法性,窦建德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反抗符号。】
又是一个巨雷砸下来,李渊只觉得天雷滚滚,头晕眼花的。
武德九年,大唐这才建立多久啊,这“安史之乱”又是发生在什么时候?
李渊几乎要站不稳了,一旁的裴寂赶紧扶住他,目露出担忧,“皇上不必着急,事情还未发生,我们看看天幕可透露出什么。”
李世民拧紧眉头,若有所思,矛盾不可能是一簇击发的,必定是先日积月累,也就是说河北问题现在或许就已经存在了。
【说到安史之乱,我们这里先简单提一下吧,安史之乱就是始发于河北之地的。
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同罗、奚、契丹、室韦等胡族,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际十五万大军挥师南下,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虽然后面安史之乱最后被平息了,但这场战乱的时间线历经两位皇帝,横跨整整八年,安史之乱就像一颗巨雷一样活生生将“盛唐、巨唐”给炸瘫了,之后大唐中后期就发生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安史之乱被平息之后,河北的形式依然是不乐观的,唐朝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朝廷与逐渐强盛起来的地方势力及安史旧部,为了寻找共存的空间,以委任节度使的方式默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
魏博镇、成德镇、幽州镇,史称“河北三镇割据”,公开与唐朝廷分庭抗礼,从此成为唐中期以后的心腹大患。
直到唐末,河北三镇割据的局面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最终藩镇割据成为了唐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当然,安史之乱这些都是距离大唐建立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早就在大唐建立的时候就悄悄埋下了隐患。
大唐给河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一直都是不对等的,河北承担的赋税几乎是全唐朝最重的,唐朝从建立之初到盛唐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河北人民的掠夺和侵占。】
这些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砸下来,砸得众人脸色惨白。
虽说天幕透露“安史之乱”发生在一百多年后,但是大唐“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何其耻辱啊!
李渊只觉得天都要塌了,后辈这般窝囊,让他如何有脸去见李氏列祖列宗。
藩镇割据?均田制、府兵制的破坏?李世民神色沉重,若有所思。
这里说到窦建德,便稍微提了提安史之乱。
因为大唐最重要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