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冒姓琅琊 > 第140章 风雨如晦

第140章 风雨如晦

有几个学子身子一动,当即便要站起,可想到老师的话,又强行忍住。

一个学子怯声道:“夫子说,凡门下弟子皆须坐於原位,不认夫子为师者可出此门......”

宗测无语:“人之思想,一日百变,他说你们就信啊!再说你管他怎麽说,你自己继续把他当老师不就得了!”

众生仍是不敢动。

宗测心念一转,说道:“你们都是学儒家的,我问你们个问题。假设孔子觉得子路好勇斗狠,和他说,若是以後再和人动手,便将他逐出师门。有一天孔子被人围殴,子路在侧,出手救师,就会被革出师门;坐而观之,可保无虞。你们说子路是救还是不救?”

一生问道:“此事典出何处?”

宗测怒道:“我说的是假设!典你个头!”

另一生皱眉道:“即便假设,但孔子怎会被围殴?”

“蠢材!子畏於匡,困於陈蔡,避桓魋之凶,只在生死之间,被围殴有什麽稀奇的!喂,你们就没一个能回答我问题的?”

庾於陵一字一顿说道:“当然要救!”

宗测问:“为何?”

庾於陵声音坚定响亮:“好勇斗狠,被老师革出师门,弃徒也;袖手旁观,坐看老师被殴,则弃徒不如!”

宗测哈哈大笑:“好!你小子还不算迂!剩下的!愿当弃徒的,跟我走!出了事我兜!要做弃徒不如的,继续坐着吧!”

呼啦,

众生皆起!

......

郡学外,雨幕如织,伞面连片。

黑压压的人群无声伫立,任由雨滴在脚边积成水洼。

豆大的雨点砸在伞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为现场气氛增添了几分凝重。

陈青珊一手为王扬执伞,一手按在剑柄上,神色警惕。

刘昭丶谢星涵丶乐湛丶乐庞等人与王扬站在一起,虽然有小凝等一众仆从环绕在侧,但与对方相比,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王扬从容拱手,朗声问道:“诸位前来,所为何事?”

无人回答,人群默默分开一路来。两个老者被人搀扶着,一步步向王扬走来。

是陆欢和徐伯珍!

乐湛见到是他们,心道这可不易处理。

此二人都是学界耆宿,德高望重,总不好让官差强行驱离吧。不过既然有他们在场,应该不至於放纵弟子们动手武斗吧。

不至於吧......

两人头顶虽然有人遮伞,但地面积水,深浅难测,再加之雨势太大,身上衣物还是不免被雨水打湿,尤其年龄更大的陆欢,岁月早已侵蚀了他的体力,他走得步履蹒跚,深一脚浅一脚,彷佛每迈出一步,都用尽了全身力气。

徐伯珍身体比陆欢硬朗许多,但为了不越过陆欢,刻意放缓了脚步,面对前方的一个个水坑,全然没有避让的意思,正道直行,说踩就踩,鞋袜裤腿全被浸透,可他连眉毛都不皱一下,这不长的距离,硬是让他走出几分勇决刚毅来。

两人走到距离王扬几步之远的地方停下,手一挥,头上两伞俱撤,白发瞬间被雨水浸湿,一缕缕地贴在头皮与脸颊上。

王扬有些动容:“两位先生,你们这是......”

陆欢和徐伯珍欢立於雨中,不用一丝遮蔽。在场古文一派,谁敢撑伞?只听得一片簌簌声响,一柄柄雨伞纷纷收起,人人淋雨不避。

在刘昭丶谢星涵等人惊讶的目光中,陆欢敛袖躬身,垂佩而揖,声音谦卑:“请公子以尚书教我。”

徐伯珍深深一揖,声音利落嘹亮:“请公子以尚书教我!”

众儒生面向王扬,纷纷弯腰,声音此起彼伏:“请公子以尚书教我!”“请公子以尚书教我!!”

一道道声音冲破雨幕,汇聚成河!浩浩荡荡,绵绵不绝!

刘昭回过神来,擦去脸上眼泪,急忙避开,不敢与王扬同受此礼。

谢星涵丶乐湛等人也纷纷退到一边,只留王扬一个人站在原地,身边还有陈青珊为之撑伞。

王扬踏出伞外,陈青珊立刻跟上,要继续为王扬遮雨。

王扬摆摆手,任凭雨水浇身,整衣敛容,躬身回拜:“王扬不才,愿与诸君同学互进,共研精义!”

衣袖在雨中微微摆动,似乎与风雨共舞。

这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将永远地印刻在每一位旁观者心中!

所以当宗测拎着桌案,带领众学子杀出时,看到的,也是这样一幅画面......

......

然後郡学内便出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奇异场景,今古文尚书两派的学者学子们混杂而坐,衣衫狼狈,身上雨水流淌,一个个跟个落汤鸡似的,场面凌乱,但无一人在意,所有人都专心致志,凝神谛听。

“.......方才我讲了何谓知识分子,何谓知识阶级。然我以为,凡知识分子,必备一种考求知识之信念,而後可谓知识分子。凡知识阶级,必有一种超越现实之情怀,而後可成知识阶级。唯如此,方能摒除心志之桎梏,唯真理是从。学术乃一国智识文化所系,必以发扬真理为目的,致广大而尽精微,而後可称规模丶称宏远。

若问理想但云房车,言所欲只道富贵,使镇国高校成蝇汲之所,学问深造为进身之阶,则非真知识分子也。若一国之知识分子不能怀一种非止於自身身家之光明理想,则更无以求民众,无以求国族之演进繁富......”

——————

注:关於伞在此时是否得到广泛使用的问题,虽然《南史·王微传》记云:“有时涂中见相识,辄以笠伞覆面”。《格致镜原》引《玉屑》云:“魏人以竹碎分,并油纸造成伞,便於步行骑马,伞自此始。”一南一北看似有代表性,但前者只限士大夫,後者则应属後人臆测,全无依据。(不过也可能是宋人见到如今未见之文献?还有,这条引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其实很值得怀疑,未必立得住脚。待考。)

南北朝史料中言“伞”多为仪仗用伞,现存壁画中的伞也是如此。所以依据现有证据,当时伞很可能未普及开,但南北朝史料本就不如唐宋丰富,论其平民的日常生活视角,就更不如之,所以说不定当时百姓也用,只是未记?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如果用这个再写王扬造伞什麽的实在无趣,所以本章中虽然写了伞面成片的画面,但未必符合史实。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