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济达最早是学篆刻出身,他的风格与他人迥异,内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这幅作品笔力不足,又过于中规中矩,如果是他的徒子徒孙的话,恐怕只得了他两三分神韵。
如果说这幅作品让他大致猜到出处,那同组的第八幅作品,简直就让他大吃一惊。
苏轼的一阙词《定风波》,布局潇洒错落,气势豪放不羁,笔力遒劲,入木三分。
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写出来的字如同有几十年的功力,这一点固然让简明感到惊艳,但更让他吃惊的是,这幅作品的手法、风格,竟然与他如出一辙。
简明有点懵了。
这是谁的作品?
是他的弟子的?不会啊,他的弟子最小都二十多岁,没有高中生。他的徒孙辈的?更不可能了。如果有个这么出彩的徒孙,早就有人告诉他了。
而且,以这幅作品的恣意潇洒和大家风范,他的弟子中都无人能出其右。
简明左想右想,也想不出这么一个人,与他是一脉相承,却又能来参加高中生大赛的。不过,他心中还是欣喜异常,小小年纪就如此有天分和悟性,看来师门是后继有人了。
这一组作品打分时,简明在五十八号作品的表格里标注了“放弃打分”。毕竟作为总评委,如果真是他的学生写的作品,他是要避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