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既然已经下走了决心,现在也不妨把步子稍微迈得大些。眼下,薛禄山虽然骄横,却并无反迹,又刚刚立了大功。所以,不但不能硬逼,还应该稳住他。该施恩处要堂堂正正地施恩,该发的军饷也要如数发足。朝廷可以采用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眼下战事已停,他节制十一省兵马的权力,先要收回来。这事用不着皇上说话,我向兵部打个招呼就办了。这样办,名正言顺,谅他薛禄山也说不出什么来。”
“嗯,这样很好。”
楚寰点头称是。
沈离已经考虑周密,他不再停顿,一直说了下去:“第二步,过几个月召薛禄山回京述职。他如果不来,就是抗旨不遵,朝廷处置他就有了前提。那时,先命他的副将署理征西大将军一职,并且调川兵出关。”
“他假如再不奉诏,就是谋反了。不过,以关外一隅之地,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要反叛又无可以叫得响的名目,用不着朝廷发兵,他们就会崩溃的。”
“这是从他不奉诏说的,他如果来了,就又是一种处置法。那时他人在皇上掌握之中,怎么做还不是全凭圣意吗?不过,臣以为,就是到了那时,也不能给他处分,而只能勉慰。皇上的原意,也不过只是解除他的兵权,不必做得太过分了。”
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皇上心中高兴,方苞也连口称赞:“好好好,真有你的。兰妃,你用的这是阳谋,光明正大,不失相臣风度。比起我以阴谋事君来,真有天壤之外。方苞着实领教,也着实惭愧。”
“照着你这思路,一切都理顺了。我想,第一要厚赏薛禄山的官兵家属。家里有个安乐窝,他们就不肯跟着薛禄山造反;第二是京畿防务要抓紧。第三,我看过一些皇上的朱批,这些朱批中对薛禄山褒赞的话说得太多了。现在皇上可以下点毛毛雨,下旨收回来一些。下边的臣子们都很聪明,一见皇上要收回,他们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吗?皇上也可以试着向下边吹点风,这就不会有‘变起仓促’的感觉了,人心也易于安定。”
真是思路一对,路路皆通,楚寰和沈离都连声叫好。
是哪里辞别皇上出去时,天低云暗,蒙蒙细雨在阵阵轻风中飘洒,院子里的青砖地像是涂上了一层油似的,晶莹湿润。
楚寰皇帝仰头望天,一任沁凉清新的雨珠,飘洒在自己的脸上、身上。
太监邢年连忙跑过来,在他的头顶撑起了一把雨伞。
楚寰却笑着说:“六月天,哪就凉着了?”
他回到东暖阁里,安心定神,转向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
这次要按照一个新的思路,把原来曾经批过的奏折,再重新看一下。他拿起上面的奏章来,略一思忖,在上面批道:
尔前折奏称,京都传言说,朕去丰台劳军,系应薛禄山之请,不知是何人之言?
朕早已不是冲龄幼主,岂须年的指点,他又怎敢要挟朕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