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的形制在我看来真的是太特殊了,就我所知的其他朝代,他们的皇宫大门都没有修成紫禁城午门的样子。难道说,是紫禁城的设计者太过有特色,因此推陈出新,所以才设计出了如此具有独特性的大门?”
“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非常推陈出新的东西,午门是根据汉代的阙演变而来的。”
因为许星驰提到了午门,所以自己补充了阙,园冶可不会忘记自己在第一次于电视剧中见到阙的时候,究竟感觉有多么的郁闷。
阙,这种建筑物在汉朝非常的普遍。当然,这里所说到的建筑物是指广义的建筑物,而并不是说那些具有供人进出的功能的狭义建筑物。根本就不能够让任何人进入其中,因此其实应该是构筑物才对,阙这种东西平日里所发挥的最大的作用,也不过就只是装饰而已。
在诸如《汉武大帝》这样以汉代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的电视剧当中,阙总是会出现。而它的形制,像门又不是门。
在汉代那些等级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建筑物门口,开有门洞的墙壁外面,如同摆放了一左一右两尊石狮子一般,阙的位置,就是这么一回事。
只不过,不同于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阙是类似于柱子一般的东西。最下面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石头台基,上面是四方形柱子构成的阙身,建造在方形柱子最顶部的,自然也就是小小的屋顶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那么有一点像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是体量当然不可能会有纪念碑那么大,阙为了完成自己类似于大门的使命,一直以来都是相对而立,一左一右,呈现偶数。
如同石狮子一般设立在整体建筑物的外侧,并且刚好位于道路的一左一右,阙向到访的人表示了——面前的这一整片建筑群从我而始,我,就是起点。
起源于先秦时代的阙,从一开始最为简单的单形阙,进化成为了后面的组合形,比如唐朝时期被当权者所喜爱以及运用的三出阙。
从半空中向下俯瞰,如同找来了三个正方形,并且将这三个正方形沿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方向排列成一斜线,建造者接下来只需要让位于中间的那个正方形的两个对角,分别与位于上侧的那个正方形的最近的那个下角,以及位于下侧的那个正方形的最近的一个上角嵌套在一起,就行了。
在唐代的皇宫当中都依然能够看见,阙这种东西在时代来到元明清之后,便逐渐从中国古建筑的舞台上消失了。
“我现在已经穿过了故宫的正门,来到了开阔的太和门广场上。这个广场的占地面积倒是真的非常大,就是广场实在是太空旷了,走好长一段路才能横穿。”
由于紫禁城所拥有的房屋数量实在太多,这些建筑物的排布也不可能被园冶全部记住,因此,在现如今手头没有图纸的状况下,园冶也不过就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记忆,还原整座紫禁城当中最为重要的那几个构成部分。而穿过午门之后就来到了这个广场,不管怎么说也是在踏入故宫博物院之后所见到的第一片开阔地,园冶自然印象深刻。
太和门广场上有五座沿着南北方向排列的汉白玉石桥,桥下的小河名叫内金水河。河水自紫禁城西北角引入,入城之后自北向南延展一条很长的直线,随即蜿蜒曲折向东前行,至城东南角流出城外。经宫外的护城河、御河、通惠河,最终与京杭大运河相通。
这一设计,不但缓解了皇宫严整的肃穆气氛,使得横平竖直、建筑形制非常规整的宫廷拥有了一些活泼灵动的曲线,还兼具宫中防火排涝事宜,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
跨过内金水河前行,广场的最北端是紫禁城内装饰最为华丽的门——太和门。而穿过太和门,又一个宽敞的空间便呈现在眼前,这,便是城内最大的广场——太和殿广场。
完全没有一草一木的太和殿广场,庄严肃穆,与太和殿的建筑氛围相得益彰。而之所以要搞这么一个光秃秃的广场,当然也是为了方便御前侍卫在当初封建统治还没有被推翻之前,能够不受到任何障碍物的遮挡,对出现在广场上的人进行快速锁定以及戒备观察。
整座紫禁城采用的前朝后寝,也可以说是外朝内廷的布局模式。位于紫禁城南侧的这一半,是封建统治者与效忠于他们的官员们商议国家大事的办公区域。作为不得干涉政务的女子,身处后宫的妃嫔,当然是没有资格来到前朝区域的。
而宫城的北半侧,作为后宫女子们所生活的地方,为了保证皇室血脉的纯净,不让任何人有可能混淆皇室子嗣,入宫上朝或者专门到这里来处理政务的官员,是不可能踏入内庭,以免一个不小心给自己招惹来是非的。
“紫禁城当中那个大名鼎鼎的御花园,园冶你不考虑复原一下吗?”
“不是我不想复原,而是根本就没有图纸啊!许星驰你要知道,植物也是存在种植设计这一说的。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应该怎样相互搭配,它们在事先被选定好的地皮上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坐标分布种植,这些全部都是要标注在种植设计图上,让人光是看一下图纸,就能够想象出这片绿植实际栽种起来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我的手上没有故宫御花园的种植图纸,也不是很清楚明清时期的御花园里面到底都栽种了些什么品种的植物,所以,复原御花园什么的,至少目前看来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