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在拐弯的时候所铺展出来的扇形面积,能够让城墙上的守军拥有更大的攻击范围,以此尽可能减少远程攻击性武器的浪费。因此,别看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门洞方向的改变,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地提高了整座城池的防御力,极大地降低了守城士兵的伤亡率。
左右相对的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
“不错,你倒是一眼就看出了之所以要在南面的墙上开门洞的用意。”难得见小盘对建筑布局的作用如此感兴趣,园冶继续道:“那么,你知道东侧瓮城更东边,也就是位于当年大明的边关内恻,这三座排列得非常靠近的建筑物分别是什么吗?”
原野所提到的这三座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建筑物,北边的是关帝庙,东边的是文昌阁,南边的则是一座戏台。
关帝庙为明末清初时从内城迁到此处,里面供奉的人到底是谁这不用说,毕竟一座边关的军事堡垒,供奉的不管怎么说也不可能会是个文人。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闲谈会友、吟诗作画、读书习字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则成为了文官办公的地方。
至于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为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
“不管是演戏酬神也好,还是给戍边将士们提供一些精神娱乐项目也罢,戏台的作用我知道。就是,这上面所写的出将、入相又是什么意思?”
“哦,你说这个呀,戏台左手边悬挂着写有出将两个字的门牌的门帘子,那是给戏曲演员们上台用的。而右手边悬挂有入将两个字的牌子的门帘子,则是让戏曲演员们退场用的。戏班子里面的这些东西还是比较讲究的,哪边上场哪边退场不能弄错,隐在幕后负责为戏曲配乐的乐师们,不同乐器使用者的位置也是有固定排布的,就像西方的交响乐团一样,不能乱坐。”
“这样啊,那,内城里,这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宅院,就是提供给当年驻扎在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务的了吧?”
“是,你说对了。”
完成了内城区的建造,接下来自然也就应该轮到外城区了,而嘉峪关这里所拥有的外城,又被称之为罗城。
由于内城的南北两侧,各自拥有一道向着远方绵延开去的长城,因此,在修建嘉峪关的外城的时候,设计师是用不着在南北两侧再修筑其他的城墙的。
直接在西边修了一座城墙,随后将这座城墙的南北两端分别与两道长城相连接,这样一来,嘉峪关所拥有的外城,就是没有东边的城墙,而南北两边的城墙,一直向外延伸得很远的特殊外城了。
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为应敌的正面,因为需要把带有瓮城的内城西侧完整地包裹在里面,所以,从半空中向下俯瞰,它的形状是“凸”字形城墙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了九十度所得。
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且整座罗城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拥有十分出众的防御力。
内城的两座城门楼所在的台基,是向着城内侧凸出的,而罗城同样拥有的一座非常高大的城门楼,为了不和瓮城抢地盘,它的台基是向着外侧,即西方凸出的。
罗城的城门楼从形制上来看与内城的那两座城门楼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三层单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高悬着“天下第一雄关”匾额,门洞的门额上则提有“嘉峪关”三个大字,这便是整座嘉峪关所拥有的基本建筑形制了。
“荒凉啊、萧索啊,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有那种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够长时间驻扎在这个地方啊!”眼看着嘉峪关在自己的眼前一点点成形,却并不感觉假如自己是一个被派来驻扎在这里的士兵,那么自己会觉得这里的生活多么的艰苦而又难熬,小盘很明显是那种适合戍边的类型。
“下一个景区打算建造个什么,这一点你考虑好了吗?”
“这我还真没有。等我翻看一下官网上面的留言板块吧,假如有我比较感兴趣,而且凭借我的能力能够复原出来的,那么我就选它好了。”
说话间点开了计家的官网,浏览起了那些按照网友支持率排布的建设项目,园冶还当真见到了一个假如不是他人提起,那么自己绝对不会想到的古代建筑物。
“有意思,坦白说,这可不是什么著名景点,真要说起观赏性,那它还真不算什么。但是,这个项目确实独一无二,在类别上完全不重复。有趣,就选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