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一听,乐了,忙应道,“好呢,我这就去给你装,针线就送给你了,要多少有多少。”
一共付了三两六百文,梨桐突然觉得,赚银子好难,花银子倒是快得很。
她哪里知道,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村里的人,哪会有人像她这般花钱。三两银子,够人家家里一年的花销,还有多余。
二十斤棉花太多,并且拿着扎眼,梨桐便说买完东西再来取。
到了布庄得知生绢四百七十文一匹,一匹有大概三十米左右,粗棉布四百四十文一匹。至于麻布,要便宜些,但是梨桐看不上,而别的细棉布、锦缎、丝绸就贵得咋舌,梨桐也更不会去看。
买了一匹灰色的生绢,一匹暗蓝色的粗棉布和一匹紫红色的粗棉布。这一去,就花了一两三百五十文。店里的老板又高兴的送了他们一些针线。
店里其他客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没想到穿的这般破旧的三个小孩也来买布,还都是按“匹”买。像他们自己大多数人都是按“尺”买的。
出了布庄,姐弟三人又逛了粮食铺,买了二十来斤新米,花了三百六十文;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都买了一些,就又去了五十文。
糖果铺子走一趟,花十五文;糕点铺子走一趟,二十文;最后便是猪肉铺子,三斤猪肉,一斤棒骨,就又去了五十文。
临走前,不忘去包子铺买了十个包子。
一场大购物下来,就花了五两四百九十七文,兜里还剩五两九百七十六文。当然,不包括那二百两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