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阿萍漫不经心的吐槽,自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开始,制作豆腐。
杨士英则边读报纸,边与何阿萍搭话。
“哎,夫君,我又听说那董贼去文庙尿了孔夫子一身,听说那些个汉官不少从京师跑到咱们这里来,请求诛杀董贼,行宫门外跪了一大片,说是不杀董贼不起来。”
杨士英也是冷冷一笑,从这件事情上,他彻底看清了士林的色厉内荏。
这都两天了,天津城内一切照常,由此可以看出,满洲八旗是两不相帮的意思。
到了这种地步,明显行荆轲专诸之事最恰当,但是这些汉臣居然还是在跪地伏阙,搞什么舆情逼迫的戏码。
那董亮是满人,能吃你这一套?
杨士英又想到了那些人对付自己的手段,不由的更加心生厌恶。
这世道还是刀子硬。
“除非陛下娘娘厌恶,那董贼是稳坐钓鱼台。跪地人再多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何阿萍一边忙碌,权当当是闲聊:“说来也奇怪,陛下和娘娘那么好的人,怎么就这么信任董贼?我听人说那董贼有三张嘴,把陛下和娘娘都蒙在鼓里。”
作为见过董亮的人,杨士英此刻哭笑不得:“这些无稽之谈,想清君侧没有胆子,非君子所为。”
说着杨士英看到版面最后一页,停顿下来眼睛一亮,原来是招租广告位的,并且上面还有大宗商品买卖的信息。
一瞬间杨士英就想到许多商机,看到报纸无穷的潜力。
如果招商顺利,这报纸便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那么自己写些戏文小说就有下文了。
“阿萍,这报纸上可以刊登信息,等会我去把我家的豆腐信息登在上面。”
说完杨士英放下报纸过来帮手。
何阿萍制止了杨士英:“夫君先去把这件事办了吧,再晚一点,衙门就要关门了,这些东西我半个时辰就做好了,你先去把。”
杨士英点头,自从请了两个帮工,他们身上的胆子的确是大为减少,不用从早忙到黑,还有了空余时间看看报纸,也就不再坚持,自己收拾一下就出门了。
请的两个帮工从山西逃难的两个流民,工钱很便宜,按照现在的行价只要包吃,再给三五文钱就够了,但是杨士英坚持每天多给了两文钱,还每天送了两块豆腐给那两个帮工。
勤俭持家的何阿萍并没有反对,反而对杨士英的做法很高兴。
杨士英戴上半个眼罩,将自己的一只眼睛遮住,加上现在蓄起了胡须,走在街上,不仔细辨认是很难看清他的模样的。
粘杆处就在行宫附近,属于天津绝对的中心,从这里走着去只要两刻钟。
自从皇帝来天津避痘,天津城现在比原来拥挤了许多,不说天津本来就是繁忙的商业港口,就说流民到现在都不知道涌入了多少。
最关键的是,天子行在,天津城凭空多出了几千大军,人嚼马吃,多出了几千出手阔绰的消费人群,对于商业的流通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其中消费绝对的主力便是粘杆处的那群人,也不知是不是挖到金矿,个个浑金如土,鲜衣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