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农闲,母亲也会显示出温润的一面,待在家里替孩子们做好吃的。祖母最大的优点,做什么都大声大气,生怕人家不晓得。母亲最大的优点是做什么都低声低气,惟恐人家晓得。这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一段时间里,把那个家搞得是有声有色。
那时最时兴吃银粑子,与之对称的是糍粑。它们的样子与味道一样,只是银巴子比糍粑小很多,只有银分子那么大,由此叫银粑子。用高粱与糙米做成的,家里有木作的模具。将高粱与糙米用水泡好后,用磨子推成浆,然后把浆放进模具里,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就成了银粑子。
小姑后来回忆时说:“我大嫂将银粑子蒸得满屋飘香,我们像过节似的狂欢。”
母亲忙得满脸生花。很少见地高呼孩子们的名字,声音听去无限快乐而年轻。只可惜银粑子实在太小,即使摆满一屋,都吃不好,也吃不饱。家里的孩子们吃一吃,玩一玩,望一望,可无论怎样的吃法,总是很快就吃完了,嘴巴上还留有余香,口水还掉得老长。
下雨了,母亲不好去田间干活,就在家做鞋,做银粑子吃。祖母的手脚笨,做的银粑子没母亲做的好看,吃起来也没母亲做的香。都不知怎地一样的材料,做出来的味道会那样的不同!
母亲还是做坛子菜的高手,母亲煮的玉米棒子又嫩又香最好吃。这么说吧,凡所经母亲手的,没有一样不好。朗豆筋子,熬麻糖,打豆腐,凡所好吃的,母亲没有一样不会做。在祖母手中成为猪食的西瓜皮,在母亲的手里,也成了一道上好的菜。由于家里人多,母亲常将各种盐菜做好,装在坛里存起来,等到来年没菜的时节,拿出来吃。
就拿西瓜皮来说,切了晒了放进坛里,来年拿出来,用青辣椒一炒,髂骨髂骨地一咬一响,清脆可口,流溢着果子清香,是很美好的享受。还有新鲜的茄子长满菜园,用篮子摘回来切成丝,用盐一霜,晒干了压在坛子里,冬天里用辣椒与香料一香,漂漂亮亮的,也是一碗好菜。
一大家子自从母亲嫁进门,在母亲勤劳智慧的操持下,过得是香甜饱满,再也没有挨过饿。而是充满了美食的饥渴与欲望,它们几乎一同到达孩子们的心上。
母亲的针线活第一流。祖母家的枕头与被子都是母亲的手工活。姐们穿的毛衣是母亲打的,大的改小,小的撤了重打。大姐穿的棉裤是母亲做的,一件花棉裤,穿了老大穿老二,穿了老二穿老三,这样传承下去,一穿好多年,总穿不乱。大姐背过的书包破了,打个补丁,洗了,就跟新的一样,二姐接着背。母亲打的补丁很艺术,针眼挺细,线头都没入布里,看不出来补过的痕迹。
小姑至今依旧记忆犹新,时常对我说:“你母亲那刻实在心灵手巧,你只不晓得你母亲给你父亲手工缝制的那件黑色呢子大衣,穿上就像许文强,可谓风度翩翩,潇洒之极,羡慕死众人啊。全村的妇人都来找你母亲学,只是她们都做出来,呵呵!”
是父亲生来气质好,唱戏的旦角,玉树临风的好郎儿,风姿仪表哪里是那些乡下种地男人所能比。当然穿啥都风度翩然,何况是呢子大衣。
母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出工,晚上纳鞋底,邦鞋串,一晚上做完一双鞋,才睡觉。下雨天,母亲也不休息,在家做银粑子,做衣服,拆旧衣服,以备天晴朗了被布阔子。千层底的鞋很难做,工序很精细。母亲做的鞋,可当商品买,样式非常好,紧口的,松口的,带盘的,没带盘的,各种样式的都有,穿在脚上,也特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