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女生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看女生网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43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9

第 43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9

特意做了一套《大诰》,

普法效果非常好,为什么呢?】

【因为《大诰》本身,对百姓就是一套护身符。】

明初年间,村民吃饱饭,没有去干农活,反而先把《大诰》拿出来翻阅一番。

村民看着也不是多识字的样子,但是《大诰》有图画,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能结合图画猜一猜什么意思。

刘彻还在奇怪百姓怎么这么耐心学法律,还是说后世法律严苛百姓不得不学?

“交税了!交税了!”一位凶神恶煞的地方官带着两个小吏来村里催收,村民上前质问:“我们今年的税明明已经交了,哪里又来什么税?”

“老太爷要过寿,你们就要交过寿的税!”地方官理直气壮压榨村民。

刘彻本以为,要上演一出学过法律的老百姓用法律回击地方官,还在摇头说着是无用功,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是毫无势力的百姓。

谁知下一秒,村民根本不跟官吏讲什么法律,一番纠缠不清后,一村人合伙,你从家里拿麻绳,他从家里拿红布,最后还拿一本《大诰》。

在一村人的合伙下,把官吏全给绑了起来,然后用红布捧着《大诰》顶在头上,朝京城走去,气势比官吏还嚣张:

“狗官,看你再欺压乡里,我去找皇上为我们平冤!”

刘彻目瞪口呆!

天幕里的官吏在骂“刁民”,天幕外的刘彻也很想骂一声刁民。

这么野蛮,这是要造.反吗?

可是看说要去找皇帝告状,又不像。

还好天幕解释了:

【《大诰》是一套类似图画书的《大明律》普法书,它里面用各种故事给百姓讲述大明法律允许做和不允许做得事,平时百姓没有事情做时拿出来当故事书看也可以打发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规定,如果百姓遇到了冤情和狗官,可以把官员绑起来,百姓头顶《大诰》上京伸冤。】

【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让百姓人人家里珍藏一本《大诰》,实实在在地愿意去看去学习,也让官员被约束不敢太过徇私枉法。】

【各朝各代要鼓励生产,还不如像朱元璋一样,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本人封赏扬名,然后画成故事传扬出去,刺激更多人去生产和创新,进行良性循环】

难得被夸奖的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没错,他出生底层,他最懂老百姓的心思。

什么荣耀家族,荣耀乡里,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

百姓试错成本低,能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能让自己多一条活路、让自己活得更好,才会主动去接受去学习。

他听着天幕上讲述的用实在的封赏和名字来刺激生产创新,不由地看向大臣们。

大臣们被朱元璋最近的阴晴不定吓得不轻,一个个被看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却不知朱元璋根本没想他们,而是在想大臣们家中

的女眷。

小小的物资封赏对百姓有用,但是对已经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宦人家的确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富贵人家喜欢什么?

名。

假如某位富贵人家的女眷也做出新式纺织机,他让人把那女子的事迹画成书籍,传遍大明天下,并且特意说明是出自某某家族,整个家族还能无动于衷吗?

“天幕主意不错。”朱元璋缓缓开口,看着大臣们竖起耳朵紧张地听着,自己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这大明变革的开始:

“今若是众位卿家家中有女眷能再次改良织布机,朕按天幕所说,愿意给她名声封赏,帮她扬名天下,也帮她的家族扬名天下。”

众臣一片哗然,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也很震惊。

朱元璋没有管大臣和儿子们怎么想。

他冷酷地想着:天幕不是谴责明朝人殉和缠足吗,想让他放过那群女子,首先得让他看到,不缠足不人殉后,女人能有什么用处。

对帝王而言,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什么虚名,都抵不过“有用”。

.

听出天幕的意思,霍光非常主动:“陛下,臣明日就让陈夫人入宫觐见陛下。”

“善。”刘询非常满意,也很配合,“天幕说得不错,这纺织本就是女子所擅长,明日让宫中女眷和大臣家眷一起前来观摩学习,若是有青出于蓝者,按天幕所言,给她封赏扬名也未尝不可。”

大臣们一想起家中女眷都有扬名的机会,肉烂在自家锅里,一片赞扬之声。

君臣和谐之际,刘询飘飘然,还不忘开玩笑:“天幕都说了我大汉开明大气,既然夸‘老刘们’好多次,总不能让后世子孙失望。”

“是,大汉可不是那小家子气的明清。”霍光也笑,大臣们附和着,在说后世朝代的坏话中达到了难得的统一战线。

天幕带给他们的惊喜远不止一个织花机。

【除了织花机,二国时期,还有一位厉害的女性,史书上记载她被称为赵夫人,是吴国丞相赵达的妹妹,为华夏绘制出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地图。】

二国时期,吴国孙权招来丞相赵达:“听说你妹妹很擅长画画,不知可否为我画一幅军事地图?”

赵达应孙权的要求,已经把妹妹赵氏带上前来。

孙权亲自询问:“听说你擅画,我现在需要一副作战使用的地图,你看看你能画吗?”

赵氏恭敬回道:“绘画容易污损褪色,太脆弱了。而且军戎无常,军事地图需要时时观看,更易磨损。贱妾粗通刺绣之技,不如将那二山五岳、五湖四海以及城邑村镇绣于方帛之上,这样既耐磨耐损,又便于携带,岂不更好?”

孙权点头:“你且试试。”

此后,孙权特意给了赵氏从军行走权利,跟在兄长赵达身边,到处行走,观看,先绘画做简略记载,然后绣出更精彩的画面。

她昼夜不休,白天观察绘画,夜晚回去刺绣。

在这样紧赶慢赶的忙碌下,赵氏终于在孙权要求的时间内绣出了一幅“九州五岳之势”图。

刺绣地图被呈上的那一天,孙权与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同在自己的军账重,看到刺绣图,连连夸奖:

“妙啊!妙啊!”

孙权爱不释手:“你不仅‘画绝’,也是‘针绝’!”

因为对赵氏极为满意,孙权将她收入自己后宫,被人尊称为“赵夫人”,因此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是“赵夫人”。

.

“不错!妙极了!”刘彻拊掌大笑,“针凿女工本就是女子擅长之事,朕怎么没想到让女子来绣军事地图?这可比那过于简略的图画清晰多了,而且更便于携带。”

丝帛的地图遇到雨水依然会被弄的墨迹脏污,看不清楚。

换成竹简又太过沉重,目标也太过明显,被偷走就是大损失。

“让宫中女子和民间女子都尝试一下,有善于刺绣军事地图者,召入宫中专门刺绣地图!”刘彻当机立断道。

军事地图太过重要,专门刺绣地图的机构必须被朝廷掌管,宫中本就有专门司掌刺绣的女绣娘,现在刘彻决定往军事方向发展,就得看绣娘们有没有画军事地图的能力。

【除了本就属于女子的纺织业,刺绣行当,还有许多女子在传男不传女的行当里自力更生,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华夏古代十大女名医】

天幕先挨个放出“十大女名医”的名字、朝代和籍贯,包括知名度比较广阔的“四大名医”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还有曾懿、淳于衍、胡愔、邢氏、蒋氏、方氏,她们都具有出色的医术。

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医术在古代不受重视,从先秦时期医家就被认为是不入流的百家,汉朝时期儒家对百家进行分类时把医家更是分类到方士一流,可见秦汉时期医巫不分家,让很多文人士大夫也对医家不信任,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但是嬴政非常重视医术,或者说整个大秦都很重视,还有“医疗外交”。

嬴政认真听着天幕,对夏无且更加和颜悦色:“多带些女弟子,朕相信你。”

后世都可以有女名医,大秦一定也可以!

夏无且欲哭无泪:早晚有一天累死在太医院!

.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古代女名医风采剪辑”。

从最早的西汉开始,华夏已经有了专门设置的“女医”,当时称之为“视产乳之疾者”。

女医义妁是华夏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女医生,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御医。

“义妁治愈太后有功,封义妁为大汉女国医,封义妁之弟义纵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

宦官细长的宣旨声音响彻天幕,也响彻了天地间。

尽管古人还不知道当世不被重视的医术有什么好重视的,听到这一声宣旨,再底层的人也能听懂:

女医义妁因为医术高超,治愈当朝太后,不但自己被封为国医,连弟弟也被封官了!

——老百姓只要知道,女子学医还有这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能更有动力,允许女子去学习更多方面的知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西晋初年,鲍潜光正在给病人行艾灸。

艾灸时烟火缭绕,飘过几千年,飘到了后世,飘到了广州市的二元宫。

在二元宫大殿上,挂着一副“鲍姑艾灸穴位图”

,它的面上香火不绝,同样烟火缭绕。

香火飘出宫殿,飘到了二元宫外,让古人看清楚二元宫正中间的雕塑:

鲍姑,也正是鲍潜光。

二元宫原名越冈院,是东晋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在此修道行医而建。

后人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

——这对古代的老百姓而言,又是一个让人羡慕到眼红的好处:

学医不仅仅能得到现在的赏赐,还能得到后世人建立生祠雕像,香火祭祀。

“快快快,把‘鲍姑艾灸穴位图上’的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记下来!”

而对古代的医学家同行而言,这是大好的机遇,还不赶紧画图干什么。

但是天幕上的女名医,远远还没结束。

他们只能一边看天幕试图用眼睛把穴位全部记下来,一边手上急急忙忙画图记录。

一会儿是在宋朝,张小娘子擅长以刀割下痈疮,淡定地让背上痈疮开始腐烂的病人趴在病床上,自己拿着小刀,眼疾手快地开刀,去除脓血,割掉坏死部分,然后进行表面的清创处理,最后是净手上药;

从头到尾,她的表情冷冽镇定,面对血肉模糊的伤口,仿佛跟面对日常杀鸡做菜的鸡没什么两样,把本以为女子卑弱的班昭都给震慑住了。

一会儿面对女子产后血崩的谈允贤,虽然刚刚帮产妇接生过后累得满头大汗,但是这时看到血崩并没有惊慌失措,冷静地打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药包、针灸包,吩咐帮佣婆子准备热水帮忙处理;

猩红的血液流了满床,女子的惨叫不绝于耳,哪怕早就知道女子生育危险的男人们,看到这一幕也吓得腿软。

这时再看从头到尾一边处理女子病情,一边安抚孕妇的谈允贤,终于生出了许多佩服。

天幕适时放出影视剧谈允贤的片段,介绍道:

“谈允贤,明朝女神医,被誉为华夏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谈允贤自幼聪慧,秉承家学,从十来岁时“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其中记录有31例行医经过,都是比较成功具有参考意义的医学案例……”

——即使时隔几百年,后世依然记得这些女名医的名字,记得她们的贡献,演绎着她们的故事,传唱着她们的传说。

“很好,是大明的女神医。”朱元璋听到是大明女神医,满意中带着些许骄傲:看,大明女子也是有优秀人才。

能被后世认可为“华夏古代四大女名医”,

可见这位女神医谈允贤的能力极其优秀,

就是不知道是大明哪一朝代。

“史官好好记下,也让民间找找。”

若是民间找不到,记下来给后世子孙看也好,能给皇室留一个治病机会。

此时才刚继承衣钵的谈允贤不知道,隔着好几个朝代的朱元璋已经正式把她的名字写入史书。

听到天幕的夸奖,谈允贤喜不自胜,比她反应更快的是正在找她看病的女病人。

“谈神医,是你!”

“是啊,是我。”谈允贤含笑看着天幕,“不过我的书还没写出来呢。”

但是既然天幕提了写得是她的行医过程,那她完全可以现在就开始写,一定会写得比历史上的更完善,更好!

^

一会儿是清朝时期,思想先进、不但能治病还能治国的曾懿,她刚送走一位治愈的病人,立刻回到自己书房奋笔疾书,写下《古欢室丛书》。

《古欢室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中馈录》二个首要部分组成一套书成形。

《医学篇》里记载了她一生从医的各种病症和治疗经验,《女学篇》记载了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她认为治国不仅需要治病,还需要治人,强国需要强人,女子也需要接受教育的先进思想,《中馈录》以持家为主,还记录了许多食谱。

女学教育应该以二样为主:一是“教育子女,各尽义务,所以培植国民之基础”;

二是“勤俭劳苦,家给人足,所以筹划家政之根本”;

二是“医学卫生,以保康强,所以强大种族之原理”。

……

曾懿一直落下最后一笔,郑重地将它合上封面,放下笔。

下一秒,书封面焕然一新,有了新的面孔。

到了现代,1933年,苏州国医书社将该书重辑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6种,取名为《曾女士医学全书》,让现代人得以继续学习曾懿的书籍,学习她的医学和教育学理念。

.

“后世竟然还在学习你的书!”曾懿的丈夫比妻子还激动。

学问传到后世,还被后世重新刻印成如此精美的书籍学习纪念,曾懿本人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样的成就。

她感觉自己的手有些颤抖,仿佛那些熬夜写书时的回忆陪着她一起兴奋,每一滴墨水,每一个文字都在响应她的情绪。

.

长孙皇后从看到天幕的见血画面开始,就握紧拳头,再看到女医们面色坚定地进行治疗,眼里又是佩服,又是欣赏。

原来,女医也可以如此优秀。

李世民担忧地看了一眼脸色微微泛白的长孙皇后,见到她微微摇头示意无事。

“这民间女医果然优秀,连明清都能出女名医,我大唐也可以。”李世民听到天幕里的女名医没有大

唐的,

顿时生起一股好胜之心。

“我大唐太医院同样有女医,

怎么一个都没上,莫非是民间的才更厉害?”

大唐的宫廷是有明确的女医,但是充作“官户婢”,也就是属于宫廷官家的婢女,地位并不高,人选也是从罪臣女中选取出来,要求年二十以上二十以下、无夫无子女,接受宫廷太医署的教导,临时学的医术。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医术,可以想象并不高,这也是当时观念认为女子生产是血污、不吉利的原因,只能选取地位低下的罪女婢女,而且在宫中学医后,基本上也无缘出宫嫁人,会一直老死宫中,是一个苦差事。

李世民与宫中女医打交道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长孙皇后知道。

她甚至能猜到为什么大唐没有女名医。

连宫中的女医都对医术避之不及,战战兢兢治人,民间的女医又怎么会愿意学习,不愿意学习怎么变得更厉害?

【清朝还出了很多优秀的女神医。】

【安徽歙县的中医蒋氏,精通医学,首创“人造□□学”;】

【安徽歙县的中医毛氏,精通儿科,是坐堂女医师。这二人是婆媳,婆媳医术相传,十分厉害。】

【内蒙古的娜仁·阿伯,是一位蒙古族的中医,最擅长的是骨科;】

【湖北汉口的僧尼了然,是一位擅长骨伤科的出家人;】

荆咕简单介绍一番女神医,每一个名字都几乎在历史上被忽视,连名字也记载不全,有关医学创举的相关记载几乎是一句话带过,资料非常的稀少。

她们没有留下书籍传世,也让后世人非常遗憾。

【除了女神医,还有女科学家。】

【清朝王锡惠,字树百,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人,哥哥是有名的天文学家王锡阐。她精通勾股定理,数学家,天文学家,根据道光年间《震泽镇志》写有著作,《树百算学》和《唱随集》,可惜如今已经失传,大家只知道她的哥哥王锡阐。】

【清朝时期的葛宜,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通晓西方科学,能以仪器观察星象,写有著作《玉窗遗稿》。】

【物理学家孙细娘,自制高仅1寸的自鸣钟,手艺技术可能不亚于当时的宫廷御用工匠。】

“细娘,天幕说得是你吗?”正在旁观女儿半成品自鸣钟的孙母突然听到女儿的名字,抬头仔细听,一听到具体的介绍仅1寸高的自鸣钟,再看看面前的半成品,顿时确定了:“没错,是你!”

“好像是。”

孙细娘呆呆地看着天幕,喜悦过后,又有了苦恼:她的自鸣钟还没做成功,天幕已经提前夸了,突然压力好大。

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

不,一定可以,西洋人可以做,华夏人凭什么不行。

孙细娘想到这里,猛地涌现无限动力,一握拳:“来,我们继续,天幕都说了我能做成功,我肯定能成!”

【可能有人好奇了,前面不是说清朝又是缠足又是冥婚又是打旱魃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女科学家女名医?】

【没错,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医学家,都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教育的传承。】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下,华夏历代的女性教育,以及清朝时期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的女性教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